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一章(2 / 2)


“是。”

阿黍并未多言,姜汤送到就转身离开。

钟琳捧着漆碗,凝视车外冷雨,迟迟没有饮下一口。

回身再看舆图,思及桓容同秦璟的交情,想到盐渎同秦氏坞堡的生意,联系到朝廷内外的种种,心头发沉,神情愈发严峻。

“如果仲仁在就好了。”

荀宥在身边,好歹能帮忙分析一下,秦氏坞堡究竟是何打算,是满足于称王统一北方,还是打算一统南北,最终取代晋室。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明公都会受到影响,必须要早作打算。

“步步艰难啊……”

钟琳低喃一声,端起姜汤喝下一口。

姜汤依旧有些烫,他却半点不觉,皱眉坐到桌旁,心思全部落在舆图之上。

武车内,桓容抛开书信之事,转而询问秦璟为何从西来。如果是从彭城出发,该到临淮才是,而非从淮南绕原路。

事实上,他更想问一问,秦璟是如何率领骑兵过境。

天子再无能,宫中还有褚太后坐镇,朝堂上不乏谢安王坦之等有识之士。为防备恶-邻,驻扎在边境的将领绝非酒囊饭袋之辈。

这十余骑能来去自如,始终不被边将发现,是人就会产生疑问。

“容弟不知?”秦璟挑眉,疑惑的表情不似做伪。

“秦兄所指为何?”他该知道什么?难道是边境守将玩-忽-职-守,还是干脆投靠了秦氏坞堡?

“袁真叛晋,现据寿春自立。”秦璟看着桓容,见他面露惊讶之色,也不禁皱眉,“容弟授封幽州刺使,此事竟无人告知于你?”

“袁真据寿春?多久?”

“容弟可记得我曾与你书信,言袁氏有三家投靠之举?”

桓容倏地瞪大双眼。

那么久?

秦璟颔首,继续道:“我此行即是借道寿春。”

桓容默然。

指责秦璟?

他还没有丧失理智。

以秦璟的立场,袁真叛晋与否都不损伤秦氏坞堡的利益。相反,袁真据寿春自立,并有意带着地盘和手下投靠,对坞堡更是有利。

用力捏了捏鼻根,桓容告诉自己要冷静。

他必须冷静。

冷静才能清醒。

头脑足够清醒,才会彻彻底底的认识到,秦璟和他有生意往来,彼此之间算是由利益维系的一种联盟。但究其根本,他们并不属于一个阵-营,牵扯到关键利益,仍有可能反-目-成-仇,甚至刀兵相向。

现下,秦璟能特地来见他,并将寿春之事据实以告,已经是不小的人情。

假如他不知底细,两眼一抹黑的撞-进-去,吃亏是小,说不定就要送命。

袁真会叛晋,桓大司马就是源头。

遇上桓容,他不会念及两人在北伐时结下的“友情”,九成会迁怒,举刀将他咔嚓掉,人头送去姑孰。

剩下一成,大概会留下桓容的小命,判断他的利用价值,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桓容进了寿春,百分百凶多吉少。

不去?

幽州府就在寿春!

如果没有遇上秦璟,按照预定的行路计划,他早在自投罗网的路上。

“难怪了。”

桓容疲惫的合上双眼,口中尝到难言的苦涩。

难怪朝廷授封他为幽州刺使,渣爹竟然没有开口反对,更没指使朝中势力加以阻挠。八成早知袁真奔赴淮南,打着借刀杀人的主意。

之前在台城,褚太后提及幽州,言辞间说是委屈自己,难保不是明知此事,仍要隐瞒消息,安抚住亲娘,让自己老老实实奔赴幽州,不在中途出现波折。

对晋室而言,袁真属于叛-臣,必当诛之。

桓容和袁真对上,假若胜了,朝廷免去一桩心事,无外乎给些嘉奖;若是败了,便能以此为借口从流民中征兵,既能灭掉袁真,又能增强自身实力,还可收回让人眼红的盐渎,可谓一举三得。

指责朝廷隐瞒消息,让他来送死?

古时交通不便,寿春距建康千里,只需推脱路上遇阻,大可成功甩锅。

在这件事上,桓大司马和褚太后采取的手段不同,目的却极其相似。

该说是讽刺?

桓容嘴里更苦。

这件事郗刺使知不知道?

他不敢想。

如果唯一算是牢靠的盟友也是背后推手,他今后该相信谁,又敢相信谁?

他突然理解了南康公主曾说过的话。

世事无奈,有的时候,不是有实力就能万事遂心。想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脚踏入圈套、无奈憋屈死的还少吗?

不过是一个幽州刺使,就让自己成为对抗袁真的盾牌,又拉入和秦氏坞堡联络的网中,随时可以成为弃子,当真是要压榨出最后一分利用价值。

如果桓容不是当事人,百分百要对褚太后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谋略和手段,当真不是寻常人能玩得转的。

“让秦兄见笑了。”桓容苦笑,莫名的觉得憋屈。

“容弟可曾想过,今后的路怎么走?”

“怎么走?”桓容依旧是苦笑,“走一步算一步吧。”

李夫人曾说过,想要在乱世立足,必定会手染鲜血。

仁慈未必结成善因。

桓容吃下这记教训,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容弟,我之前所言依旧有效。”

“什么?”

“如有一日,容弟无意留在南地,可持青铜剑往秦氏坞堡。”

“我记住了。”桓容点点头,真心实意的笑了。

有南康公主在,非到万不得已,实在走投无路,他绝不回弃晋北上。但是,秦璟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让他暖心。

被阴谋诡计环绕,周身缠绕着蛛丝,步步都是陷阱,处处都是困境。

秦璟愿意伸出援手,无论目的为何,都让桓容心存感激。

雨水渐渐停歇,阳光破开云层,地面留存的水洼反射粼粼波光。

一道彩虹横-跨半空,一群和褐灰色的鸟飞过,貌似是北归的大雁,队形虽然漂亮,叫声却着实有些刺耳。

桓容走出车厢,利落的跃下车辕。

单手搭在额前,眺望犹如水洗的碧空,心头的阴霾渐渐飘散,脸上不自觉现出笑容。

“使君,可要继续往淮南?”

“不了。”桓容放下手,看一眼站在身侧的秦璟,对钱实道,“掉头回盱眙。”

“盱眙?”

不只是钱实,闻声过来的钟琳也是面露诧异。

“寿春被-叛-军占据,淮南郡已非善地。”桓容深吸一口气,道,“我将上表朝廷,言明叛-军之事,并请将州府改置临淮。”

桓容说话时并未避开秦璟,钟琳似有意阻止,却见前者眨了下眼,虽不能深解其意,到底没有多言。

命令既下,众人迅速收拾起大车,启程返还。

秦璟带队送出数里,即将分别时,只见桓容推开车窗,示意他靠近。

“有事麻烦秦兄。”

“何事?”

“如借道寿春返回彭城,还请将我之前所言尽数告知袁使君。”

秦璟挑眉,当下笑道:“容弟让我送信,可有什么好处?”

“好处?”桓容笑弯双眼,道,“我有一笔大生意,必能赚得盆满盈钵,届时送秦兄一成,如何?”

“仅是一成?”

“一成半,两成,不能再多了。”

桓容颇有几分纠结,秦璟不由得朗笑出声,纵使一身铠甲,照样掩不去高门郎君的潇洒俊雅,不世之姿。

“好,两成,说定了!”

秦璟忽然自马背弯腰,呼吸擦过桓容耳际:“容弟,留不留袁真全在你一念之间。如果改变主意,可送信至彭城。为那笔大生意,璟必不负所请。”

话落,不等桓容回答,直起身调转马头。

一声呼啸之后,十余骑奔驰向西,马腹贴地,隆隆的马蹄声中,很快只余一抹烟尘。

桓容捂着耳朵,思量秦璟的话,想到自己现下的处境,好心情没能维持两秒,眼底闪过一抹暗沉。

既然都要算计他,就别怪他下手狠。

还是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穿草鞋的照样干翻穿皮靴的。

与人为善走不通,那就干脆撕破脸,比一比谁更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