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却道寻常第379节(1 / 2)





  水至清未必无鱼,起码这座湖里的鱼儿就有不少,也许是受到武当山的沾染,水中鱼儿看起来要比别处的更大一些,也要更鲜一些。

  水波微漾,倒映着清澈阳光。

  四下安静得很,没有任何人来到此处,湖上有数十只白鹤,身上雪白没有任何杂质。

  徐盈秀就站在湖水边上,静静地看着身前湖水,安静站着。

  她的目光有些恍惚,嘴角却带着笑意,显然是想起了什么足够美好的事情。

  当初她在听雪楼内接取任务前往江南杀人,中途便遇到了下山行走的王知唯,那时候两个人的修为都还只是三境而已。

  一路共同走了两年时光,对于她来说那是很难忘怀的两年时间。

  谈不上经历太多事,但绝对是很让人舒服的平静日子。

  烟雨江南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若是碰巧在春日里遇到一起,然后踏遍山水,拈过梨花,那才是更美也更加让人难忘的事情。

  湖水里响起了鹤鸣,清脆响亮穿透了云雾。

  徐盈秀回过了神,抬头看向了云雾之上,无数飘絮从白云上落了下来,就像是一场梨花雨。

  徐盈秀的目光透过云雾看到了山顶崖边一闪而逝的道袍衣衫,低着头沉默了很久,然后走进山中拿起木头准备搭建一个小屋子。

  如若忘不了当年的梨花春白,烟雨江南,那我就在这里等着你,等多久都可以,直到日后一起共着春衫,吹絮江南。

  ……

  ……

  第461章 剑拔弩张的唐国

  徐盈秀的想法只有她自己知道,也许王知唯也知道。

  天下人其实也应该猜得到。

  她的动作并不快,武当山上冬暖夏凉,何况她的时间很多,并不急迫。

  王知唯站在山顶山变得更加沉默,那张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那双比朝阳还要明亮的眸子仿佛却是黯淡了一些。

  小道童终究太小,看不懂也看不穿这里面的事情,只是气鼓鼓的踢了王知唯一脚,口中骂了句薄情寡义的小师叔,活该下山就被人家追杀。

  然后就一溜烟的朝半山腰跑了下去。

  王知唯躺在石龟背上,右手放在额前遮着阳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武当山是个绝佳的修行圣地,却只有山脚下十分热闹,山上清冷的就真的宛如仙宫一般,许久见不到人烟。

  武当避世不出,自然也就没人会去主动关注这样一群化外人,徐盈秀上山就像是在半山腰上的那座湖泊扔下了蒲公英,固然好看,却掀不起任何波澜。

  唐国许多地方都是如此。

  锁天塔一事已经结束很长时间,但皇后以及李文宣的威望却是日益渐高,江湖人都在承他们的情,朝堂上也因为陛下的原因态度变得暧昧了不少。

  再加上国师去世和世子离国,使得数月以来长安内的暗潮再次涌动起来。

  百官们无不翘首以盼,有心想要去太尉和吴王府中示好却又觉得有些操之过急,因此都在观望当中。

  国师过世,太子失去了掣肘太尉的一大砝码,在很多人看来原先或许半斤八两,但在以后的博弈当中太子殿下或许还不是皇后一派的对手。

  而且最让百官们心潮浮动的原因是国师去世这么重大的事情,陛下却依旧没有露面,还有世子李休仓促离京,这一切的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事情?

  吴王很聪明,并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做什么拉拢人心的事情,但就是因为如此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太尉这段期间一共下达了两个命令,都是和官员调动有关。

  第一道命令就是派遣太尉府门客常天庆去晋城给崔崖思做副手,大笔一划直接分走了大唐东方三分之一的军政。

  第二道命令则是对京城官员的上下调动,几乎是来了一个大洗牌,各个势力都安插上了太尉府和吴王的人手。

  一时之间太子一脉的官员无不人人自危,每天上下行官都像是打了一场大仗一般。

  御史中丞丁仪更是被太尉以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借口给硬生生的撸了下去,接替那个位子的人则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难以置信。

  刑部侍郎朱奎。

  众所周知刑部尚书宋大仁乃是太子一脉的人,可谁想得到之前那个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刑部二把手侍郎朱奎竟然是太尉的人。

  如今一朝发难,让人猝不及防,难以防备。

  百官们被这一连串的消息震撼的无以复加,同时心中的担忧更甚。

  国师过世,世子离国,太子一方似乎真的没人是这个老谋深算的太尉的对手。

  直到大唐东方传来了一个消息。

  太尉派去晋城的别驾常天庆在半路被长林妖人所袭击,整个护卫队上下数百人无一活口,就连随行在侧的数位游野修士都是死于非命。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位在草黄纸上排名前三十的强者。

  晋城太守崔崖思得知消息之后率人赶到却已经是为时已晚,长林妖人遁走不知去向,此刻正在全力搜查。

  消息被传到了长安城,朝中百官得知之后都是宛若雷击呆立当场,旋即有些颓废的摊倒在椅子上,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