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第41节(2 / 2)


  那啥,起码三省六部的官员们现在八小时睡眠还是有保证的!

  他也不是什么魔鬼,你看!官员们自己解决负荷过高这个问题,他这不是没有阻止嘛!还是很好一昏君的对吧!

  邵奕偷偷把内心的自己从路灯上放了下来。

  而叶共谦那边将海运的事情都搞定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趋于稳定了,毕竟协同会现在已经只剩下最基础的运行资金, 也不需要叶共谦去想接下来协同会还可以做什么。

  而摆件工坊接下来的货物要怎么售卖这件事,协同会和那些商人沟通交流的工作,叶共谦则是交给了他们那些劳工学生们上手实践。

  就像是明辉先生说的, 不能什么事都自己来,要给下面的人学习的机会!

  收到邵奕拒绝的信函后, 特意抽.出时间来看新戏文的叶共谦难免有些失望,他还想着明辉先生也对新皇很感兴趣,肯定会答应的来着。

  最终叶共谦只能和其他书生们一起去了茶楼听书。

  新戏文叶共谦他们这些协同会的书生们倒是知道这是另外一批书生们写的,毕竟他们都住在附近,隔壁院子那么热闹,还经常挑灯在那边改文,想要不知道都不行。

  但具体那些书生们写成什么样,叶共谦他们还是不知道的,他们也没有那么熟悉,只是听各方宣传说,是赞扬新皇和朝臣们的。

  ——大邵君臣们的传奇故事!来看新戏文《天下平》吧!

  ——你所不知道的太平真相,这就是天命所归,《天下平》在茶楼等你。

  这类的标语那是一个接着一个敲锣打鼓的沿街嚷嚷宣传,不管是出于哪一方面的好奇,叶共谦他们也都挺感兴趣的。

  当然在听之前,叶共谦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的,那些书生会不会挂羊头卖狗肉,状似夸奖实际上还是变着法子骂人。

  毕竟这次写戏文的书生们曾经可都骂过新皇,这都是有前科的。

  但是整个听完之后,叶共谦他们的小包间都寂静下来。

  哪怕是叶共谦这个新皇吹,在这一刻也都不由在心里泛起一个念头。

  这戏文是不是写的太夸张了点?

  叶共谦这边是沉默,但叶共谦隔壁的包厢那就是热闹了,里面的人怒骂起来:“简直胡说八道,这是什么阿谀奉承枉顾真相之徒写的!此等小人行径,当是文人耻辱!”

  茶楼的隔音并没有多好,隔壁声音并没有掩饰,叶共谦他们听得是清清楚楚。在这几声怒骂后,隔壁包厢之中另一个声音倒是沉稳:“柏枫冷静冷静,此戏文并非完全虚构,前头对李将军的故事虽有戏说内容,却也基本属实。”

  这倒是叶共谦他们不知道的,顿时几个书生们相互对视了下,都没有出声。

  柏枫这个字他们是知道的,是太常寺的钱宁珂。由此叶共谦他们也可以猜得出来,他们隔壁包厢里怕是坐着朝中的官员。

  有八卦!!

  吃瓜一向是国人常情所在!

  隔壁包厢并不太掩饰自己的声音,似乎是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言说的,这让叶共谦他们这些书生们不由自主竖起耳朵认真听起隔壁包厢的话来。

  隔壁包厢里的人似乎是听了劝,含含糊糊说了什么的,声音传过来不太真切,大概意思还是说这戏文太阿谀奉承了,李将军的不说,在对新皇的内容完全就是虚构、完全就是媚上之类的。

  这话让叶共谦都不由自主点了点头,想想刚才听的戏文内容,这话说的没有什么毛病。

  当然,叶共谦不觉得这吹嘘的内容和新皇有什么关系,这肯定是因为另一批书生们想讨好新皇的缘故。

  从某种意义上,能阿谀奉承到这种程度,也是一种本事了。

  但,显然隔壁包厢里的一些人和叶共谦他们持有不同的意见。

  “……在新皇执政上也并非完全有错……”一个略显沧桑,似乎承受了很多不能承受之痛的声音说道,“至少元喜那家伙去了司农寺做少卿后,确实是做得比之前在吏部做主事时候更加漂亮。”

  紧接着,另一个同样很沧桑的声音跟着说道:“我也从来不知道,我那不成器的幼弟,也能跟着我干活,帮忙把税收的事情算清楚。我祖父母说,自那之后,家里都省心了很多。”

  “……陛下提我上去后,虽说忙碌,确实也觉得自己和往日的能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第三个沧桑的声音也说道,这也是必然,谁让现在他们一天的工作量,已经能够达到过去十天了呢?

  当然之所以工作经验翻十倍,除了和现在京都府可用的文臣太少有关系,也和过去朝中的文臣人数太多,所以过去过得太清闲有关系。

  当初他们三省六部的官员们那是经常能喝点茶,聊天谈政打发时间的。

  是的,这些沧桑的声音,都是那些在三省六部里的官员。

  这些官员们确实是如同邵奕认为的那样,没有休沐日之说了,但是还是能够隔一段时间,让几个人轮休一天好好打理打理自己,只是和九寺五监的官员们固定五天一休沐是不可能了而已。

  而后那先前让人冷静的沉稳声音也补充了个消息:“先前被陛下贬谪出京的那些大人们,据传来的消息,当地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安定秩序了。”

  隔壁包厢之内又陆陆续续说了一些只有朝中官员们才知道的消息,居然大致上都能和戏文之中符合上,是有艺术性的夸张,但相互揉和后,居然发现这篇戏文之中,并不是真的和太常寺那位大人说的一样,都是虚构的。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邵奕最开始给的那封文件之中,因为系统每日咨询关系,不自觉把一些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事情都写到上面的重要性了。

  又因为本身撰写戏文的书生们就很长袖善舞,消息获得的渠道也多,在知道有这事之后,再去分析自己以前听闻的一些事情用来丰富丰富剧情,最终这戏文就整个弄成现在这样。

  乍一看似乎分虚假,仔细分析后似乎又很真实,但认真调查之后就会发现这事还是虚假的情况。

  但现在在包厢里的不管是朝中的大臣,还是叶共谦这些书生们,显然都不会现在就去调查,并且立即就了解到戏文真相的,于是他们的表情,都随着那些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逐渐变得震撼起来。

  叶共谦陷入了沉思。

  原来,他对新皇的认知,还太片面了!

  是他这个粉丝滤镜还不够!

  不过叶共谦他们对隔壁朝臣们最终分析得出结论并不认同。

  朝臣们他们觉得能够了解这么多这么详细,知道来自不同方面消息的,这本戏文肯定是新皇所为!

  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