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第68节(2 / 2)


  大将军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那潮涌而来的西夷溃军,以及在后方一会散开一会聚拢的大邵军队。

  他们十多个人成一个阵型,四万人愣是打出来十万人的架势,即便是有些西夷那边有能力的将领飞速拉起一支能对抗的队伍,也在这个阵势之中整个被吞没。

  那是什么阵型?大将军仔细看着这十多个人的阵型,他确认自己过去从来都没有见过。

  大将军立即就招来了来报讯的那二十多个人,然而他们看了之后也纷纷摇头表示自己也没有见过,并且很自然地说道:“这肯定是大家在休息时候新讨论出来的,大家都打过西夷,肯定对西夷那边的打法很了解的。”

  对这份理所当然的言论,大将军哑口无言,只得认真看着下面的情况,看着西夷那边的阵型彻底乱了之后,立即下令让城中的军队集结,出城对西夷的军队进行夹击,并且迎接扬威将军那边的队伍回归。

  最终西夷留下了三万具尸体,其中大半并不是被大邵这边斩杀的,而是被溃散的后方部队冲击之后,死于同伴的踩踏之下。

  再加上西夷那边各类被丢弃的重伤士兵以及俘虏,这一次偷袭和夹击配合留下了西夷那边军队近半的兵马,此后西夷再也没有能力再组织起来像样的进攻,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必然是要停战,西都府已经可以提前撰写捷报了。

  而带队冲击西夷后方的扬威将军队伍也付出了五千多人的性命,以及过半负伤的代价回归了西都府内。

  西夷终究和大贞那边不一样的,即便占了偷袭之利,只要对方有缓过神来能有效组织起来一支队伍,都是很强劲的存在,哪怕最终能将这些队伍击溃,流血牺牲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在一开始偷袭过度顺利和大贞国的情况过度相似,他们确实很多人都有些轻敌了。

  但这样的伤亡比在大将军看来那是极为优秀的了,尤其是在那样环境之下,这支军队还敢在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散开来,打出震慑人心的声势后,还能顺利重新聚拢起来发起冲击,这种对军队的指挥掌控的力度,即便是大将军自己都不认为能够做到。

  “扬威坦言此战功并非他所有,乃是他们四万人齐心结果,其队伍之中无上下之分,众人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1,无论冤屈意见皆可畅所欲言,众人皆为队伍中人,无所欺压无所不公,作战仅各司其职,而非高低上下。”

  镇北侯反复看着西都府大将军这封信件里描述扬威将军为什么会对作战士兵有如此大掌控力的这段话,恍惚间看到的并不是那支在西都府大将军看来神奇无比的队伍,而是另外一个协同会。

  京都城协同会内就是这样的。

  可用协同会的方法管理军队怎么可能?

  镇北侯难以置信,在他心中军队就应该上下分明,这样的架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让那些士兵们生出乱子来。

  但现实里镇北侯却真真切切的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了。

  为什么要担心生乱?

  只要士兵们都深切认同自己是这队伍之中的一份子,他们又为何要生乱?

  一直以来镇北侯他所寻求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很直白地摊开在他眼前,只是他完全否定了这个可能而已。

  而这个在镇北侯心中无敌的法子能在军中推行开来吗?

  答案也很明晰。

  不能。

  镇北侯看着那句‘无所欺压无所不公’缓缓闭上了眼。

  正如文臣队伍之中称不上清正廉洁一样,军中也不是什么廉洁之地。

  这军中种种的欺压和不公也正是其中利益所在,甚至有着爱兵如子美称的镇北侯自己,也都不敢说他在执掌军队的时候是清正廉洁没有差池的。

  现在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队伍,那是因为秦沛原本并不是武将体系里头的人,而分配给他指挥的都只是一些无名小将,他们还没有什么资格做出多大的问题,所以秦沛能压得下军中逆反的情况,给予处罚,将这陛下心中的队伍给弄了出来。

  但若陛下所想的是在所有都府推行这样的军队……

  文臣们没有太多的反抗能力,而且奉行天地君亲师,也少有反抗的心思,即便是陛下肆意妄为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危险,但武将是真的可以举起刀戟,直冲京都城的。

  --------------------

  作者有话要说:

  邵邵:什么,还有这种好事?

  -

  注1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资治通鉴》

  翻译的意思是:吴起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

  这段剧情有些是从戚家军里头拿的,鸳鸯阵杀倭寇千人无一伤亡,包括听从实际小兵意见对阵法改良的事。

  之前的军纪也有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意思,没有你们认为的思想一下子能先进。

  我们的队伍构成,也是有很多自古以来的英雄做范例的。

  第83章

  镇北侯对此满心的忧虑, 对于陛下要插手武将这边的事情,没有了之前的轻松和期盼。

  他觉得现在陛下让李慎带着驻军去城外重修路桥这事, 就是为了让驻军们和城外已经大多加入了协同会的农户们相互交流, 作为先期准备。

  这对于镇北侯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讯号。

  但若是换一个角度去想,也说明了陛下心里是知道这样情况的,现在是在徐徐图之,而不是像是当初承天门口直接简单粗暴地解决, 短时间内镇北侯并不需要担心兵变问题。

  想明白这点后还是让镇北侯放下了不少心。

  镇北侯不是不希望自己理想的军队成为大邵的常态, 他知道扬威将军带领出来的那支队伍非常的好, 即便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西都府大将军在给镇北侯的书信里, 都忍不住来回对着镇北侯夸耀着自己手里有这么一只利刃。

  军队本就是国家的武器,扬威将军这个手底下的队伍是利刃, 自然是可以有自己的特权, 对于这只军队西都府大将军自然是不会吝啬还会给予维护,但若不只是一只队伍,而是所有军队那西都府大将军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态度。

  这样一支于国于军都十分有利的模式,陛下想要全军推广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让镇北侯觉得这个世间整个都变得荒谬起来。

  不过若是陛下的话,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吧。

  镇北侯回想了下,现在陛下已经登基一年有余了, 他做到的那些事,若是在一年前刚登基时候和镇北侯说, 镇北侯也会觉得这些事情是不可思议,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