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第84节(2 / 2)


  不过朝臣们并没有关注负责批改的史书经义那边,而是将目光聚集在负责策论那边的三位阅卷考官身上,这三位考官分别负责三道策论题批阅。

  一开始大家也没有怎么在意,但看着负责策论的考官们飞速一张张根据答案批改卷子,从未有安排人去咨询陛下应该怎么评分之后,就逐渐开始在意起来了。

  “宋大人,钱大人,你们那边批阅的卷子,也都在陛下所给的标准之内吗?”最终先发出声音的,是同样批阅策论的考官。

  一天的时间,他已经改完三分之一的卷子了,试卷之中很多考生思想是有相似之处,但也没有少见突然冒出来一个奇思妙想的,让阅卷考官都惊奇的策论出现。

  ——当然这些策论大多数都是很离谱,会让人怀疑这人脑子是怎么长的。

  可即便是这样的策论,也在他们陛下所给的标准答案之中。

  另外两位官员们也在震惊,只不过他们城府更加深一些,并没有率先开口,但在那位考官张口之后,也目光深深地点了点头:“我这儿也是一样。”

  “这些考生们所思所想,均在陛下意料之中。”

  其他关注着这边批阅卷子的朝臣们听到这些发言,也不由哗然,但这件事究竟有多离谱震惊到令人恐惧,只有真实参与了阅卷的三位考官们才能清晰的感受到。

  这种程度,已经是除了陛下真的是仙人下凡之外,没有其他可能能解释的程度了吧。

  天佑大邵!

  确实如同邵奕所设想的那样,在知道这次会试主要科考内容是策论之后,真的有有能耐的家族,甚至就是自己家族里的人让他们这些负责策论的考官们给予一个更好的结果出来。

  不管这些人之前是答应还是没答应,总之在现在这位陛下面前,他们现在都不敢去多做什么小动作,甚至以后也不敢再去做什么小动作。

  会试每份卷子都有两位考官进行审阅,最终花费了十日终于是批改完毕,又用了三日时间对这些人的成绩进行排序。

  其实照过往的习惯,在批阅过程中遇到成绩优秀的卷子选出来,然后对这些卷子做排序,最终选出前三十就可以了,这样弄的话工作量就不大,可能都用不了半天时间,但陛下既然提出要给所有考生都全排序,他们这些朝臣们当然没有资格说太麻烦了不干。

  于是系统一分钟不到就出来的名单,这些朝臣们花费了十三天终于送呈到了邵奕手中。

  第104章

  看到这名单之后, 一直以来脸色都不算好看的邵奕终于神色舒缓了些。

  这份名单和系统的名单还是有些差别的,毕竟对于考官来说, 阅卷的过程中书生行文的流畅性以及字体优美程度, 都可能会有一定分数上下浮动,属于邵奕能接受的正常情况。

  总体来说这份名单和系统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差别,最终录取的三十人也是那么几个,只是名次略有浮动, 但叶共谦还是高高位于第一, 甚至于因为行文方面还有了些加成, 比系统那边的分数还高出了一些出来。

  随名单附送到邵奕面前的, 还有前三十名的卷子,邵奕目光一扫就看到最上面叶共谦那熟悉的字迹。

  然后邵奕就看到那经义卷上, 因为个错字, 丢了一分。

  噗。

  怎么说呢,这个时代的繁体字确实是有些难写。

  但看到叶共谦因为这个事情丢分数,莫名就是让邵奕有些想笑,这些天来不愉快的心情也算舒缓了些。

  起码京都城这里没有给他搞什么妖蛾子。

  邵奕拿出玉玺,盖在了这封确认无误送呈的名单上,只是随着这份名单返还到尚书省去的,还有一道取消所有郡县此次乡试中举书生功名的圣旨。

  收到这份圣旨的尚书省全体惊愕不已, 尤其是对陛下圣旨中所言‘佑安二年举子此次皆为倒数’这个内容感到难以置信。

  他们怎么敢!

  朝中诸位大臣丝毫没有对陛下圣旨中的内容有过任何怀疑,哪怕他们都知道他们送呈上去会试成绩的名单里面, 压根就没有各个考生是哪一年过乡试的相关文字。

  他们早就在种种迹象中深深知晓,他们陛下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天之子。

  这些朝臣们愤怒地是这些人怎么敢这样做!

  若只是略有关照,只是一个两个名额, 在这个人情社会之中,以他们的思想还是能够理解的, 但看着现在这个情况,这哪里只是略微关照,这简直就是直接在中举的名单上直接填名字了。

  是啊,各地方乡试也累积了十年没有开了,各郡县里的那些家族子弟又不比他们这些世家,在前几位皇帝在的时候,还有很多举荐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弟做官。

  现在各郡县内略有成才的子弟,大约也都在此期间已经走了些门路,从他们这边拿到了举荐权,毕竟京都城内这些世家,也需要和地方上有些来往。

  如今在郡县之中等着这一次乡试的,大多数都是不上不下,或者干脆就是不怎么样的子弟,要想这些人出人头地,对于这些地方豪强来说,没有比他们主持的乡试更好办理了。

  只是十年前乡试两三年就有一届,可以一次就加几个人,所以没那么看得出来,现在这些人十有八.九就是担心这次陛下因为河东郡的事情点头才开科举,之后要开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关系,所以才一口气把这些人都塞进来了吧。

  这些朝臣们略略一想,很快就猜出来是什么情况了。

  而之前收到要求要给自己人评分略微宽松一些的考官们冷汗都冒了出来,还好他们最终回头是岸,没有在陛下面前搞这些小动作,之前陛下要求让大家把所有考生的成绩都做一个排名,是早就知道现在这个情况了吧。

  面对着这份圣旨,尚书省内静默了好一阵,最终也没有人对现在这个情况说一句什么话来,大家无声的按照流程开始安排起来张榜的工作。

  只是这一次张榜就不仅仅只是和过去一样只粘贴前三十名,而是将所有参与考试的学子成绩全都粘贴了上去。

  五千多人,近六十张告示,原本砌筑的公告栏没有办法贴下,最终这份巨大的名单直接贴在了之前会试的考场外面的围墙上,将那长长的围墙几乎都全部贴满了。

  这是放榜的日子,考生们自然也早早的都过来看看自己成绩了,结果就瞧见了现在这壮观的场景。

  “怎么会有这么多告示?今年会试不是说就取用三十人吗?”跟着叶共谦一起来的书生语气里都是疑惑。

  今天放榜的日子邵奕没有过来,这个关键日子里没有看到先生的叶共谦情绪并不太高,听了这个话没什么精神地随意回答道:“肯定是陛下的关系,看这告示的数量,只怕所有人都在这告示上了。”

  “应该是。”书生应和了声,“若是这样,倒是可以看看那几位女子和宦官们到底考了多少。”

  这话他说得其实没有什么敌意,但这些被皇帝特批参与到会试之中的那些人总是会被特别关注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和这书生一样想法的人也很多。

  看着最后一张告示被衙役粘贴完毕,等待京都城内守卫放他们过去观看,然而等到衙役带着浆糊桶回去考场内,守卫也没有松开放书生们进去,倒是一位身着三品官服的朝臣从考场大门内走出来,目光冷冷看起来完全不带什么善意地扫过这些期待看榜的考生们。

  “出事了。”见着这位朝臣,叶共谦立即低声说了一句。他知道这位是今次会试的主考官,并且素来以温和好脾气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