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第91节(1 / 2)





  邵奕其实也整理出来了,但他不想相信。

  可这些行商的成员们所有话语都在告诉邵奕这是真实的。

  他外派出去的那些朝中大臣们并没有如他想象中被地方大佬们腐化,一个个莫名出奇地努力,在地方上散发着熠熠光辉。

  明明在邵奕认识的历史之中,那些被贬谪的官员们都是满心愁苦和不得志,然后写下了无数创世的诗篇……

  对不起,邵奕作为工科的,对于这些确实了解的不多,在他概念里正常发展确实是这样的。

  但他这边怎么被贬谪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一样!!

  邵奕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压迫朝中官员们身兼数职的行为,给予了这些外地大佬们只要努力努力,这些职位还是给他们留着的错觉。

  现在因为这些被贬大佬们在地方上勤勤恳恳,他们所管理的县府一个个都飞速发展,百姓们过得一天比一天要好。

  尤其是负责南贞郡那边的秦沛也是被贬谪的,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当初在朝中时候即便是有纷争,但在现在也都是想回家的利益共同体了,能够帮衬的时候还是很愿意帮衬的。

  所以这些被贬大佬的县府之中,反倒是最先享受到来自南贞郡那边的粮食和粗布匹。

  有吃的有穿的,百姓们想法都很朴实,这个官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父母了,地方大佬们想要解决掉这些被贬大佬,让他们重新过回去之前的苦日子?那他们不答应。

  而地方大佬在邵奕这边看来也很莫名其妙,人家被贬谪的大佬不过就是好好发展地方经济,最开始不是都配合好好的吗?还给过这些大佬刷业绩。

  要知道去年各地方上报政绩的时候,邵奕看到地方大佬对自己被贬谪出去的大臣们半点没有吝啬的夸赞有多开心。

  朝中那些大佬们出去,这是成为了地方大佬的左膀右臂了。

  那些被贬谪的大佬肯定现在非常厌恶自己这个不讲道理的皇帝,在地方大佬要造反的时候,肯定会全力相助,想想就可以亡国得很幸福。

  这样美好的场景怎么不过是一个过年,整个情况就急转直下,完全针锋相对起来?

  过年后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邵奕努力回想了下,好像只有自己把原晏给贬谪去平湖郡那边去而已。

  ……然后平湖郡现在就爆.炸了。

  但这不过平湖郡的事情,应该是和其他郡府都没有什么关系吧?怎么现在这些郡府都突然这么默契了??

  邵奕百思不得其解。

  ——趁着现在各地还没有起乱子,要不他先把那些被贬谪出去的各位大佬请回来吧。

  邵奕对于现在的发展感觉到心慌,真说起来地方大佬们占有地方八.九成的势力,而被贬谪大佬那边也就只有底层百姓们在支持,感觉还挺蚍蜉撼树的,可从平湖郡那边的情况来看,在大邵得到百姓们支持的才是胜利方。

  几个贫困县府发展好一点还没什么,但如果把这个发展换成大邵所有的郡府……

  他这十四年也别想什么抢救了,安详享受剩下人生就好。

  但事实显然并不会如同邵奕所愿,比被招回来述职的原晏更快到的,是来自其他都府过来的通报,有平湖郡的案例在前,其他郡府也都乱起来了。

  邵奕:“……”

  算了,累了,毁灭吧。

  第112章

  邵奕确实是觉得被贬大佬们那边的只有百姓们的支持, 但是他倒是忽略了一点,他贬谪到各处的官员并不是全都给安排在县府里的, 还有很多是给安插在各都府之中做文职的。

  比如给了他最大一刀子的秦沛。

  平日里这些人在军中几乎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处理各种事务, 手里也没有什么兵权,但作为执掌了军中很多物资调配的文职官员,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

  这些人因为没有参与县府一类的建设,也不是和他们一个体系的, 所以和那些官员们没有太多交流, 好些完全没有参与其中, 是可以被忽略的。

  但他们也是想要回京的一员。

  甚至于因为除了南都府之外, 其他地方都要抵御外敌,那是真的提着脑袋干活的典范, 他们才是最迫切想要回京都城的。

  在听到朝中那边过来的消息, 了解到原晏被召唤回京述职之后,他们领悟到了陛下所想的真谛。

  最开始陛下可能真的只是想把税收查清楚,但地方这边的人不配合的情况下,陛下也给了他们另外一条选择。

  ——直接把地方上那些人清算干净,换上属于陛下的新人之后,自然各地的税收就正常了。

  当初李慎将军灭了河东郡的意思,就是在给他们做示范。

  总之接下来京都城内就是一直在接收来自各都府的信报, 什么地方又乱起来了这样的内容。

  原本在这批进士封完官之后,下一次会试不知道要几年后才会开始, 所以京都城里头的各地书生会陆续走掉一大批,但现在这个情况不仅是这些书生们走不了,就是被安排去平湖郡的那些新官们也都走不了。

  只有给安排去河东郡那边的新官顺利过去任职了。

  毕竟河东郡就临近京都城, 而且风波已经闹完了倒是没有太多影响,反倒是还接收了些来自隔壁郡府逃过来的某些百姓。

  当然这对于那些没考中的很多寒门书生来说, 并不是什么坏事,之前开科考就是为了给河东郡那边安排官员所以开的,平湖郡那边出事情他们也有过短暂议论会不会扩人数,但最终商定下来也没有扩充,让他们挺失望的。

  现在各郡府都乱起来了,不管怎么样,最终都会继续多出来一堆职务,这些空缺新取用的进士人数肯定不够,那么除了继续往下扩充进士人数就是必然的选择。

  当然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对于来自各郡府豪绅家族出生的书生来说,则是和那些寒门子弟完全不一样的心情,他们是难以抑制的提心吊胆。

  平湖郡当时留下来的两个书生被抓去大理寺这件事,在朝会开完两天后就被众人所知晓,在各郡府乱起来之后,也有很多来自某些郡府家族的书生被送入大理寺内。

  对于这些一直享受着自己家族高高在上的书生来说,也总算是感受到了来自下面人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会是怎么样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