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不做贤妻第68节(2 / 2)


  “这我知道……”楚沁一边应话,一边脑子里都木了。

  上辈子霍栖死了的事,她本不知道,是凭着花痕和两个孩子才推测出来的。可更大的事情,她总归听说过。

  所以她清清楚楚地记得,德妃死得很突然。宫里的说法是“因病暴毙”,但坊间却有过许多传闻。

  许多人都说,德妃是在后宫倾轧中输了,所以丢了性命。皇帝为了保住面子,才说她是因病而亡。

  这些传闻子虚乌有,传着传着就过去了。可仔细回想,传言之所以会掀起也并非毫无缘由,其中最让人生疑的一点就是,德妃实在走得太快了。

  一般来说,宫中若有人重病,都会先有些风声传出来。哪怕是急病,在病故的消息传来之前也总要有几个时辰的经过。

  可德妃却死得毫无征兆,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直接就是死讯,很难不让人多心。

  作者有话说:

  完结卡文杀我,是不是所有作者都逃不开这个诅咒啊

  第47章 玉米糊糊

  识人不明,活该被人家牵连!

  再往后, 一心闷在深宅内院里的楚沁能记起的下一件大事,便是太子殒命了。

  楚沁的心速禁不住地加快,脑海中慢慢勾勒出一个故事来。

  或许上一世时, 太子也曾这样察觉励王与德妃的谋划。但因为上一世霍栖死了, 太子对励王便更狠了些,直接将事情禀明了皇帝, 然后,皇帝一怒之下赐死了德妃, 对外只说是暴病而亡, 为的是保全德妃与励王的颜面。

  可纵使如此, 励王生母亡故,便也在太子头上记了一笔。再后来, 太子也死得不明不白。

  诚然, 这种猜测毫无根据,但也并非天马行空。楚沁依稀记得,上一世太子亡故时坊间也掀起了诸多猜测, 其中传得最热闹的一种, 就是说励王为夺储位杀了太子。

  后来这些流言之所以能平息, 是因无凭无据。据说皇帝都命人彻查过几度,也没查出什么结果。

  所以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励王没了太子这个阻碍,也愈发春风得意。

  但过了很多年后, 百姓们议起太子的死,依旧会有人说:“查不着就说明励王清白么?太子是在冬狩时遭遇雪崩死的, 大雪一盖自是什么痕迹都没了, 这哪说得清楚?”

  楚沁那时无所事事时也曾胡乱设想过——有没有可能, 那雪崩真的和励王有关系?

  可那些事, 注定是得不到答案了。现下同样的波折摆到楚沁面前,楚沁怔了怔,望向裴砚:“你说……太子若不将这事戳破,会不会比戳破更好?”

  裴砚一哂:“若要我说,自是不戳破更好。兹事体大,一旦禀进紫宸殿便难免一场风波。若风波能止步于此倒也罢了,可若稍有不慎,就会后患无穷。”

  “是啊!”楚沁只觉他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一时应得激动,吓了裴砚一跳。

  她忙缓了缓,又言:“这么大的事,我也觉得谨慎些好。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若太子将这事按下不表,或许励王还能心存感念呢?”

  “可怕就怕事情不被戳破,励王便不会吃教训,也不会对太子心存感念,反倒觉得太子软弱。”裴砚苦笑。

  人和人总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事背后本就牵着令人趋之若鹜的权力,若盼着励王幡然醒悟,怕是不能。

  楚沁明白他的意思,拧着眉也叹了声。

  裴砚搂了搂她:“睡吧,这事我与太子还会再议的。”

  楚沁“嗯”了声,心思却还在转。

  这么暗潮汹涌的事冷不防地砸到眼前,任谁都会忍不住地琢磨。

  .

  又过几日,裴煜终于正式拿到了任命的文书,在军中谋得了个职位。京中像他这般的官宦子弟众多,想谋差事的也不少,却不是人人都有门路。

  所以他这边一有眉目,想来探探路的就多了。从旧日好友到学塾同窗,有不少都想借他的关系也去与励王走动一二,更不乏有人直接与他套近乎,将想在他手下谋些事。

  这些人,裴煜一时都躲着,倒也不是不想见,只是实在没工夫。

  如此一来,苗氏就格外忙碌起来,每日应酬不断,不是这家上门拜访,就是那家邀她出去,一时间众星捧月。

  这样的风光,对定国公府来说本该是好事,但时日长了,胡大娘子心里却有点紧张,怕儿子儿媳被旁人的吹捧迷了眼,做出些糊涂事来。

  不止胡大娘子,于氏、谢氏妯娌两个心里也不安生,于氏一贯谨慎,倒不太说什么,只是说二弟与弟妹如今出人头地了,行事该加小心。谢氏却没那么多顾虑,眼瞧苗氏愈发享受这份荣耀,就与胡大娘子直说了:“母亲,我说句不中听的,二哥二嫂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出事。”

  她说这话时原有些不安,觉得胡大娘子不会爱听,却不料这话正中胡大娘子下怀。

  胡大娘子便只眉心跳了跳,什么都没说。

  谢氏又续道:“同样的事若放在大哥大嫂身上,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可二哥如今急于求成、急于压三哥一头,二嫂的性子又……又浅薄了些,我只怕他们一时打错了算盘,惹火上身。”

  “是啊。”胡大娘子一声哀叹。官场上,行贿受贿、乃至买官卖官的那么多,可谁都知道那是错的,也鲜有人是从一开始就想做那些坏事。踏出那一步的人,大多都是慢慢迷失了,一点点被利益诱惑着壮着胆子做坏事,然后越做越大。

  胡大娘子不是把自己的儿子往坏里想,只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多。

  谢氏恳切道:“母亲该劝劝二哥二嫂才是。”

  胡大娘子听到这话,又叹了一声:“你当我没劝过吗?”

  从信园变得炙手可热开始,她不知敲打过他们夫妻多少回。可正在兴头上的人,敲打的话又能听进去多少?

  谢氏听婆婆这样说,不禁蹙起了眉。原还想再劝一劝,转念又觉得,罢了。

  只当她是存着私怨吧!她有时候会觉得,二哥二嫂就该吃个教训才好。

  .

  四月,天气渐暖,楚沁在这些日子断断续续地听说,太子手里攥着的励王的罪证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