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反派对我居心不良第32节(2 / 2)


  同样打扮的领位小童有四五个,显然是特意挑选出来的。

  随着小童走过一段短廊,迈进戏楼里。

  纪心言一眼便看到当中的戏台。

  戏台上坐了一排穿着各式戏服的女子,有敲锣的,有唱响的,有点像电影开场前的片花。

  戏楼内部很宽敞,分了上下两层,三面环绕座位,由低而高排列。

  一楼多是小桌,二楼桌子稍大,但不管大小,皆摆放的非常近,粗粗看去,至少一百来张,此时已无多少空座。

  小童领着两人沿木梯上了二楼,在一留着“书堂定”的圆桌边停下,用袖子擦了擦圆凳。

  “客官稍候,曲目马上开始。”

  说完蹦跳着走开了。

  纪心言往周围看了一圈,发现附近有几张桌还空着。桌上都有红纸立着如“书堂定”“立丰定”等字样,大概是提前定好位的。

  她见自己桌上是“书堂定”,便猜着是借了别人的名头定的位,难怪今日韩厉也是便装。

  纪心言有点兴奋,这就是微服私访吧。

  这么一会工夫,一楼的桌子便全满了,门口还在进人,有些自己拎了板凳。

  秋月园生意之红火可见一般。

  纪心言又打起了小算盘,原主有这先天条件,将来说不定能成个角儿,做什么生意啊,干脆干老本行吧。

  转念又一想,听说唱戏练功非常辛苦,自己大概受不来。

  正想着,一个穿着俏丽纱裙的女孩子站到他们桌前,将手里提的篮子稍往前递,口中道:“两位客官要吃点什么?”

  韩厉偏头看了眼,问纪心言:“吃什么?”

  纪心言低头往篮子里看,问:“要钱吗?”

  女孩子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说话却很圆滑,她掩唇一笑,甜甜道:“客官真有意思,奴家就靠这点小钱营生呢。”

  纪心言心道,这戏班子难怪生意好,戏是一方面,经营头脑也不错。

  她也起了逗笑心思,抬头对那女孩说:“打开看看,都有些什么。”

  女孩子原本笑容可人,一对上她的目光忽然整个人都僵住,笑容凝在脸上,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韩厉见状,与纪心言对视一眼,问那女孩:“篮子里都有些什么?”

  女孩如梦初醒般回神,忙撩开盖帘。因为慌乱,盖帘掉到地上。

  纪心言帮她捡起。

  女孩连声道谢,转身要走。

  韩厉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篮子边,问:“不卖了?”

  女孩这才想起,又把篮子往纪心言面前递,呐呐道:“都是粗食……”

  篮子里是些烧饼油条,还有瓜子。

  纪心言随便留了点瓜子,便让她走了,目光紧随着她。

  女孩走得很快,但到楼梯口似有犹豫,又回头看了这边一眼。

  纪心言捏起个瓜子,对韩厉说:“看来我们找对地了。”

  正说着,台上一排女子纷纷抱了行头下台,不多时,一个穿着戏服的女子打帘上场,在台上转了几遭,引出第一场戏的主角。

  《血书报》是个武戏,听名字就知道和这段时间震惊临淮丹阳两省的血书案有关。

  戏本写出来时,案子还没破,百姓又对凶手过于神化,因此戏里直接借用了一位传说中劫富济贫的大侠名字。

  但故事内容却与真正的血书案有八分相似,包括八千忠魂的大字,以及与赵至衍类似的贪官死者。

  只是故事结局与真相不同。

  在戏里凶手遇到正直的办案官,被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感动,放弃了以小我为出发点的仇恨,懂得“侠”的真正含义。

  而这个正直的办案官,一看便知是俞岩。

  这部戏一出,俞岩在临淮丹阳两省的威信更高了。

  作为经历过整件事的人,纪心言颇有些惊讶。

  她低声说:“我还以为这出戏纯为蹭血书案热度编的,不想倒有点真东西。”

  韩厉没回,他正认真地看戏。

  主角的扮演者正是戏班现在的当家盛小澜,他坚持不让人叫自己班主,但对外介绍时实在不方便,于是大家就称呼他小澜班主,和原班主区分开。

  盛小澜身手矫健,招式利落,唱腔独道,举手投足间将侠盗亦正亦邪的风采表现了十足十。

  纪心言不懂戏曲,但奈不住原身是个中高手,带得她耳力强劲,一听就能分出高下。

  也因此,她能确切听出盛小澜看到她时卡了下,若不是旁边的武生刀架刚好辟过,他险些跟不上乐点。

  武戏落幕,又是数名女子带着各自行头在台上站成一排,开始吹拉弹唱。

  这个中场休息时间刚好让听戏的众人转换情绪,席间立刻充满交头接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