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节(1 / 2)





  想着为了能够早日逃离这个火坑,连这些平日里享受着优待的“狗腿子”们竟也甘愿搬进这间朝北背阴的寝室里,且还睡在最冷的门边上,阿愁想想都要替这些孩子感觉心酸。

  只是,她的同情没能维持多久,就变成了她也跟着急切巴望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逃离这座牢笼了。因为,没了三个小伙伴的守望相助后,变得形单影只的她,很快就沦为那四个新搬来的“狗腿子”们共同的使唤丫头……

  转眼到了腊月。

  进了腊月后,慈幼院里的孩子们心里眼里就只巴望着一件事:腊八粥。

  原来,照例俗,腊八这一天,所有的佛堂庵院,以及那些积善人家,都会对外布施腊八粥。而慈善局里这些老弱病残们,便成了当仁不让的布施对象。

  据那些和胖丫一样,在慈幼院里呆了经年的孩子们介绍,腊八这一天,广陵城门外都会搭起长长的施粥棚子,而他们则会排好队,由“狗腿子”们领着于那施粥棚前挨着接受布施。据说这是一年当中,唯一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放开肚皮吃到撑,而不会被掌院和管院们管束的日子。

  做着秋阳时,阿愁其实很不喜欢吃这种杂七杂八的杂粮粥,如今被饿得两眼发绿的她,则也跟慈幼院里的孩子们一样,忍不住咽着口水巴望起那香喷喷的“腊八节”来。

  只是,叫她没想到的是,她竟没能吃到这一顿腊八粥。

  腊月初八那天,因为他们要出去吃腊八粥,掌院便省下了他们的早饭。当饿得前心贴后背的阿愁带着满腹的期望,和同样兴奋着的小伙伴们排好队形,正要出发时,却是忽然跑过来一个“狗腿子”,对阿愁宣称,鲍大娘叫她。

  若是掌院来叫人,倒有一半的可能是有人来相看养子养娘的;管院娘子叫人,则十有八-九是逮到她犯了什么错,这是要挨罚了。

  阿秀正幸灾乐祸地嘲着阿愁时,那“狗腿子”则冷笑着又点了她的名。

  顿时,阿秀的脸色也变了。

  二人磨磨蹭蹭来到前厅,就只见老龅牙正端着个架式,坐在上首装模作样地品着一盏茶。“狗腿子”桔子则阴着一张脸站在她的身后,怀里抱着只茶盘,显然是对老龅牙竟在这个紧要关头指派她活计,耽误她出去吃腊八粥的行为很是不满。

  在老龅牙的对面,那客席上坐着一个年约三旬左右的妇人。

  阿愁进门的头一眼,便看到这妇人头上梳得油光水滑的发髻。那扎束得紧紧的发式,看得阿愁忍不住替她的头皮一阵生疼。

  妇人挺直着腰板,双手沉稳地交叠在膝上。她身上穿着一件亮闪闪的黑绸衣裳,那面料的质感不禁叫阿愁联想起苗族的亮布。硬而挺刮的衣料,衬得妇人的腰板更为板直,也叫人一眼就注意到她那张不苟言笑的面容。

  这妇人生着一张容长脸型,肌肤白净,鼻梁上略有几点雀斑。脸上虽施了一层薄薄的香粉,却并没有点唇,也没有勾画眉眼。耳朵上饰着枚简洁的银丁香,发髻上插着的,也是一根朴素的银簪。

  搜寻着原本那个阿愁的记忆,阿愁觉得,从这妇人的打扮来看,她应该是个寡妇。

  就在阿愁偷偷打量着那个妇人时,那妇人也在默默观察着她和阿秀。

  半晌,老龅牙才装腔作势地放下茶盏,对客座上的妇人笑道:“领养一事,本该掌院亲自过问才是。只因今儿是腊八节,再没想到城里那些有名望的人家,竟是从大王起,一家家都想着我们院里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因蒙着各方高义,我们掌院不得不一一登门道谢,所以此刻并不在院中。倒是怠慢了贵客。”

  她假惺惺地冲着那妇人一欠身,抬手指着阿秀和阿愁道:“以贵客的要求,我觉得这两个孩子就极为合适,不知贵客意下如何。”

  阿愁不由和阿秀对了个眼。她二人都再没想到,叫她们来,居然不是受罚,而是有人想要认养养娘的!

  那妇人看起来并不是个多话的。她只沉默地打量着阿愁和阿秀,半晌,才站起身来,向鲍大娘问了声:“我可不可以……”

  鲍大娘知道她这是想要就近看清楚阿愁和阿秀,便点了点头,道了声“请便”。

  妇人走到阿愁和阿秀的面前,先是轮流把她二人的相貌身材打量了一遍,然后转到她俩的背后,却是不知道在看什么,半天也没有转到前面来。

  阿愁到底是两世为人,只沉稳地站着,阿秀则忍不住悄悄侧了一下头,想往身后偷看过去。

  片刻后,那妇人走到她二人面前,问着她俩道:“你俩这头发,都是自己梳的?”

  阿秀抢着答道:“是。”

  阿愁顿了顿,也跟着答了声“是”。

  妇人点了点头,又问了她俩的年纪,会些什么,以及什么时候来慈幼院的,再问着之前的家人情况。

  阿秀是三四岁时被人遗弃在慈善局侧门边上那只弃婴箱里的,身世倒没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可阿愁就不同了。她犹豫了一下才答道:“不记得家人了。”

  老龅牙听了,却是这才想起她那离奇的身世,便呵呵一笑,拿她那段经历当八卦宣扬了起来。

  “这孩子,”她道,“就是那年官府从人贩子那里起获的几个孩子中的一个。因她家人一直没来把她领回去,如今她也算得是个无主的。”

  妇人听了,眉头不由一皱,道:“若是我领了她,回头她家人又找来,这该如何算?”

  “您且放心吧,”鲍大娘笑道,“因那案子牵连到汾阳公主府上,叫咱大唐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父母肯定也早听到消息了。若还想要她,只怕早像别人家里那样找来领了她回去,可直到至今都没人来领,那肯定就是不要了。想也是,经了人贩子的手,谁能说得这孩子没跟那些人学坏了?便是她品性没变,单只她是个姑娘家,又有谁能保证得了她的清白……”

  老龅牙说得畅快,一时竟忘了眼前之人是位“买主”。等她看到那妇人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她,她才忽地反应过来,忙讪讪一笑,又改了口吻,道:“不过,这孩子的品行倒是没什么问题的,怎么说她在我们院里也养了两三年,若真有个什么不对,我们早看出来了。”又指着阿愁道:“这是个好孩子,又乖巧又听话。”顿了顿,指着阿秀又道:“这个也不错,身世清白,人也机灵。”

  那妇人微蹙着眉尖一阵摇头,似对阿愁和阿秀都不满意的模样。

  老龅牙心里不禁一阵后悔,暗怪自己嘴太快了些,忙补救道:“好叫贵客知道,朝廷早有规定,凡是被送进慈幼院和慈育院的孩子,便算是其生身父母遗弃了他们。将来不管这孩子被何人领养,跟其亲生父母亲族都再无关系。即便是那亲生父母找来,官府也要追问他们一个遗弃之罪的。贵客尽管放心。”

  老龅牙殷切地盯着那妇人时,妇人则缓慢地摇了摇头,围着阿愁和阿秀又转了一圈,然后拿起二人的手看了看,又叹了口气,道:“再没别的人了吗?”

  老龅牙一挑那淡眉,带着种轻蔑之色,笑道:“娘子若肯再多出一些钱,倒也不是没什么人选的。可娘子只愿意出这点钱,就只能这两个了。”又指着阿愁道:“因这孩子身世上麻烦,倒是可以再往下便宜一些。”

  妇人听了,立时在阿愁的面前站住,一边看着阿愁低垂的头顶,一边问道:“可以便宜多少?”

  “八……五十文。”老龅牙道。

  妇人微微一笑,头也不回地道:“正如大娘所说,这孩子经了贼人的手,品性如何叫人存疑,我只愿出八十文。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啊?!”老龅牙立时跳将起来,险些带翻了桌上的茶盏,“不行不行,”她把个脑袋摇成拨浪鼓一般,“这也忒便宜了!”

  妇人整了整衣袖,转过身去,淡淡道:“既这样,那就算了吧。我原不过是去圣莲庵进香时,听那里的小师傅说起你们这里,才临时起了这么个念头的。既然两方说不拢,这件事就这么着吧,原也不过是我一时的异想天开。”又客客气气地冲着鲍大娘行了个礼,道了声“叨扰”,竟转身就要走人。

  “哎哎哎,”老龅牙赶紧一阵叫唤。见那妇人在门边上站住,她一跺脚,叹道:“我们院里的女孩儿,可再没这么低的价了。掌院回来非要埋怨我不可。”

  “可是,”妇人拿眼尾一扫阿愁,带着一脸嫌弃道:“只冲着这孩子的身世,除非你们瞒着,只怕也没人家敢要。”

  老龅牙知道她说的是实情。且依着往年的旧例,过了腊八之后,各家各户就都忙着过大年了,只怕再没什么人有那个心思来慈幼院里领孩子。想着今年还差着的名额,老龅牙略一沉思,便作势又是一跺脚,道:“得,今儿是腊八,只当是你跟她于佛祖前有这缘分,我背了掌院的骂,也替你们做了这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