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至于玉栉社,原是宜嘉夫人所起的一个社。最初时,不过是集结着一帮梳头娘子们相互习艺罢了。后来,渐渐的,竟也有一些热衷于时尚打扮的贵妇们加入了进来。再后来,因宜嘉夫人是女户,那些以梳头为业的娘子们当中有不少也都是女户,渐渐的,竟引得别的行业里的女户们也都加入了进来。如今的玉栉社,早已经成为广陵城里女户们抱团自助的一个社团了……

  *·*·*

  虽然今儿是年前玉栉社的最后一次聚会,莫娘子倒没有因此而推了生意不做。不过,除了那固定的两家老主顾外,她也没有另接生意就是。

  从老奶奶家里出来后,莫娘子依旧去给柳大娘子梳了头。

  梳好了头后,柳娘子照了照镜子里的自己,便回过头来,把莫娘子一阵挑剔地上下打量。见她依旧是那身千年不变的黑寡妇装束,柳娘子不禁一阵摇头,道:“我看你还是从我这里挑件好衣裳去吧。我可听说,那下社里许多人也都生着一双富贵眼的。偏你又是今年刚入的社,这是你入社后头一回参加这样的聚会,可别叫人瞧轻了去。”

  莫娘子一边收拾着妆盒一边笑道:“随便她们吧,我又不是为了她们才入的社。”

  柳娘子默了默,道:“这倒也是。虽然一年要交个不少的社费,可有夫人在后面撑着,到底也是个靠山,也能叫你少吃些亏。”又叹道,“可惜我家里不是女户,不然我也愿意入社呢。”

  二人正闲话间,忽然听得外间传来一个少年人的声音,问着那服侍柳娘子的丫鬟钱串儿道:“我阿嫂还没梳好头吗?今儿又不出门,那么讲究做甚?”

  柳娘子一听就挑了眉,起身一甩帘子,出门就一把拧住那柳二郎的耳朵,噼哩叭啦地骂道:“怎的?嫌你阿嫂乱花钱了怎的?!告诉你,这钱可都是我自个儿挣回来的,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且你花的还是我挣回来的钱呢,还敢嫌我?!你倒是自个儿挣回一文钱来给我看看!阿嫂我宁愿叫你养着我呢,你有那本事嘛!”

  柳青不禁捂着耳朵一阵跳脚,大声嚷嚷道:“阿嫂又冤枉我!我什么时候嫌过你乱花钱了?我知道阿嫂的意思,不就是前儿族里的婶娘在我面前说了句怪话嘛,我都没听进耳朵里,阿嫂倒多心了。我可是阿嫂一手带大的呢,我是那种糊涂人吗?!”

  柳娘子听了,这才松了手,笑道:“这还像句人话。”又问道:“学里不是明儿才放假吗?今儿你怎么还不去学里?”

  柳青一回头,恰看到缩在莫娘子身后看热闹的阿愁,便愤愤地瞪了她一眼,然后才堆起一个谄媚的笑脸,凑到他嫂子身旁,腻歪道:“阿嫂……”

  一听他这腔调,柳大娘子就猜到他要干嘛了,便拿眼横着他道:“怎的?月钱又花光了?”

  “有有有!”柳青赶紧一连声地应道,“没花完呢,就是……”他嘿嘿傻笑两声,再看看莫娘子师徒,便硬是拉着柳娘子避到一边,凑到柳娘子耳旁小声说了句什么,又道:“那家掌柜说了,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了,且还不肯替我留到年后。”又觍着脸道,“好阿嫂,先借我一些钱呗,我先买了,等正月里得了压岁钱,我立时就还上……哎呦!”

  他话还没说完,头上就挨了柳娘子一巴掌。柳娘子笑骂道:“那压岁钱还不是我给你的?!”话虽如此,到底回屋拿了一把钱给了柳青。

  “还是阿嫂最疼我。”柳青蹦了个高儿,回头看到阿愁笑得一副眉眼弯弯的模样,便冲她扒着眼皮做了个鬼脸,然后咚咚地跑下了楼。

  莫娘子看看他的背影,再看看冲着柳青的背影无奈摇头的柳娘子,顿了顿,才迟疑道:“可是……有什么事吗?”

  柳娘子的眉皱了皱,挥着手道:“能有什么事,还不就是那些话嘛。”又压了声音小声道:“我敲打他呢,”她指指楼梯方向,“我养他一场,可不能叫那些人把他给带歪了。”

  莫娘子笑道:“我瞧着青儿是个好的。”

  “是啊,这小子虽野了些,心地倒不坏。”柳娘子一脸得意地又道:“我带大的嘛。”又命钱串儿给她和莫娘子各沏了一杯茶,道:“人都劝我,当心跟前街的刘寡妇一样,白养了只白眼儿狼,张罗着小叔子娶了亲,倒落得自个儿被赶出家门的下场。可要叫我说,种什么苗儿结什么果,当初她若是真心把她那小叔子当儿子一样,该管的管,该教的教,她那小叔子也再不会长歪了。所以如今我得空就敲打着二郎,可不能叫他把那些人的歪话给听进心里去,真当大郎不在了,这个家就是他做主了。不然,以后受罪的可是我。”

  阿愁抬眼看向柳娘子,心下不禁一阵暗暗佩服。难怪她一个寡妇人家,也能撑起这偌大的一份家业,果然是个明白人。

  许从莫娘子脸上也看出这样的赞许之意,柳娘子不禁又是一阵自得,凑到莫娘子耳旁道:“亏得你也想明白了。没了你家里的那些拖累,往后你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说到这,她却是神色一正,扭头拿一双大眼瞪着阿愁道:“你可得记住了,没你师傅,你这会儿还在慈幼院里挨饿受冻呢!将来你要是忘恩负义,做了那白眼儿狼,佛祖都不饶你!”

  白挨了一通教训的阿愁可算得是“久经考验”的,只憨憨地一弯眉眼,脆脆地应了声“是”。

  她这良好的态度,叫柳娘子满意地又看她一眼,却是忽地一抬眉,道:“你家这丫头,怎么看着没那么丑了?”

  莫娘子回头看看阿愁,笑道:“我家这丫头原就不丑的。”

  第三十九章·玉栉社

  自前朝起,广陵城就有“东贱西贫南富北贵”之说。如今大唐立世百载,随着城市的发展,虽然各个坊间渐渐已不如开国时那般壁垒森严,可大致的格局始终未变。比如,那莫娘子的娘家,贫民窟一般的永福坊,便位于城东;稍富足一些的仁丰里,则位于城西;而最为尊贵的王府,正是坐北朝南。

  至于宜嘉夫人。虽说她身上有着一品诰封,可在城北那些百年世家的眼里,她最多只能算得是个“暴发户”般的新贵。虽然因着她身后的那位,贵人们看似对她另眼相看,在宫中厮混多年的宜嘉夫人心里却再清楚不过,这些人,就和那陆王妃一样,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她。

  所以自她回来后,她就没打算如她兄弟们所期望的那样,于贵人聚居的城北坊区里找个小宅子住下,而是大手笔地于城南的富人区里置办下约有半个坊区的一片产业。

  于柳娘子家里吃了午饭后,阿愁跟着莫娘子穿过西凤大街,来到一片她从来没到过的坊区。

  这一片坊区里的繁华富贵相,不禁叫阿愁联想起秋阳的年代里,那些供人游览的复古街道来——虽不宽却十分整洁的青石街面,两边旌旗招展的店铺,热情招呼着来往行人的店小二,以及店门大敞的商铺里,木制柜台后各色琳琅满目的商品……

  被莫娘子拉着手,阿愁就跟个乡下小孩进城一般,直看了个目不转睛。

  那莫娘子虽然嫌弃她这没个品相的呆样儿,可想着她到底才九岁年纪,倒是难得忍住没有管教于她,只拉着她的手,快速穿过那片热闹的坊区,进了一个明显没有之前那坊区繁华的街区。

  阿愁抽空抬头往那坊门上看了一眼,见那上面刻着“兴安”二字,她便知道,这里就是她们的目的地了。

  据说,兴安坊里一半的产业都属宜嘉夫人所有。虽说这一片坊区不如之前的坊区繁华,可只看着街边那些鳞次栉比的店铺,就大约能算得出来,便是只靠着收租,宜嘉夫人应该也算得是个富婆的。

  阿愁这般胡思乱想着时,莫娘子已经拉着她来到一座颇为气派的酒楼门前。那酒楼有三层之高,门廊下的黑漆门招上,写着“杏雨楼”三个金色大字。酒楼门前,招徕客人的却不是店小二,而是一排生着凹眼高鼻,身材看着就前凸-后翘的胡娘。

  莫娘子带着阿愁过去时,一个胡娘正拦着一个男客,以一口比阿愁还要流利的官话对那男客殷殷笑道:“万分抱歉,今儿我们杏雨楼被贵人包了场,还请客人改日再来。”

  那男客倒也不以为意,只揩油地伸手往那胡娘半裸着的胸口上抹了一把,又嬉笑着调戏了两句。

  显见着那迎宾的胡娘被人这般轻薄惯了的,只不以为意地跟那男客继续打着哈哈。倒是莫娘子见了,一下子绯红了脸,又伸手去捂阿愁的眼。

  她这动作,恰叫对面过来的一对母女看到了。那做母亲的不由哈哈一笑,快走几步,迎着莫娘子就在她肩上拍了一记,笑道:“你咋还是这般古板咧。”——却是一口夹杂了不知什么地方方言的淮南官话。

  因要避开眼前不雅的那一幕,莫娘子早扭开了头,因此,她并没有看到那对母女过来。这般被人迎头猛地拍了一记,倒把莫娘子吓了一大跳,抬眼看去,这才笑道:“原来是林姐姐。”又道,“没叫姐姐等着吧?”

  阿愁便知道,这位林娘子,应该就是介绍莫娘子入社的那位梳头娘子了。

  只见这位林娘子约三旬左右年纪,生得浓眉大眼,一看就有着一种属于北方女子的豪气阔朗。而跟在她身后的那个小女孩,虽然眉眼跟林娘子有着七分相似,看着却是另一副南方小姑娘的秀气模样。

  那害羞地躲在林娘子身后的小姑娘,叫阿愁有种隐约的熟悉感。她正在脑海里搜索着,这熟悉感是来自阿愁还是秋阳的记忆时,就听得那林娘子应着莫娘子的话笑道:“哪里啊,我们也才刚到。”

  说话间,她一低头,恰和仰着个脑袋向她看过来的阿愁对了个眼儿。于是她便问着莫娘子道:“这就是你家那个小养娘了?长得也不算难看啊!”

  顿时,阿愁就猜到了,显然那王大娘不止拿她在仁丰里“打牙花儿”,不定于整个广陵城的梳头娘子间,她也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一个“红人儿”了呢……而她所料的竟一点儿也不差。

  当莫娘子和林娘子双双向迎宾的胡娘出示了各自的石刻社印后,她们被一个胡娘引进一楼大厅时,那原本闹哄哄如同鸭子课堂般的店堂里,因着她们四人的到来而略静了一静。有认出林娘子的,便主动过来跟林娘子打着招呼,再由林娘子介绍着,和莫娘子攀谈起来。知道莫娘子是刚入社的新人后,那些自恃是老人儿的妇人们立时不客气起来,却是有问着莫娘子的来历身世的,有问着她年纪行当的,甚至还有人问着她为什么要立女户等等颇为*话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