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7节(1 / 2)





  那赵喜娘之所以敢挑阿愁的刺,就是因为这会儿里间除了阿愁和今天不许开口说话的新娘子之外,便只有那熟人宋大嫂在,若是王师娘在,她是再不敢那样的。如今王师娘进来,且还夸了阿愁的手艺,便是她再有心挑阿愁的刺,也不敢在这大喜的日子里给主家添堵,便忙改了口吻,跟着王师娘把阿愁的手艺一阵夸赞。

  那宋大嫂早习惯了这赵喜娘人前背后的两套,便冲着阿愁挤着眼做了个怪相。眼看着王师娘招呼着赵喜娘出去,她便过去对阿愁笑道:“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模样,总觉得别人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只她们才是行家。”又看着招弟的发式道:“我倒是挺喜欢这发式的,等明儿我有事的时候,你也给我做个。”

  阿愁笑眯眯地应了声。直到别人都出去了,阿愁给招弟敷上面膜,在等时间的时候,便又指着她的那些嫁妆,一一说着什么首饰配什么发式,点缀在哪里。

  因打一个月前起,阿愁就在帮着招弟做护理了,所以今儿也只是一个滋润打底的面膜罢了。等她开始正式给招弟上妆时,在外头吃了些茶水点心的赵喜娘和王师娘,还有暂时歇下手来的王阿婆、大小李婶都凑热闹地挤了进来。

  此时阿愁已经进展到最后一步,正在给招弟描着唇。

  虽然这一世里对新娘的妆容有个一个固定的模式,阿愁依旧在这个模式里悄悄做了些调整的。因此,当四丫也挤进来看时,就只见她姐姐虽然也被刷了一个恐怖的大白脸,两颊也染了比平常要红艳得多的胭脂,可那胭脂由浓及淡的变化,竟不再是那般的不自然,就仿佛这红润是从那粉白底子下面自然透上来的一般。

  且,便是同样被剃光了,画成两道细细黑线的眉,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弯弧,而是略带那么一种难以形容的停顿,然后微微上扬后又柔和下撇。

  至于阿愁正在画着的唇妆,则显然是个蝴蝶唇妆。

  当初珑珠出嫁时,四丫也曾挤进去看过梳头娘子给珑珠上妆,当时那个梳头娘给珑珠画的也是蝴蝶唇妆。四丫记得很清楚,那人只用了一种颜色的口脂,可这会儿仅阿愁手里拿着的口脂盒,竟就有三种之多……

  只见她将那些颜色由淡及浓,一点点晕染在招弟的唇上,以至于那樱桃一点的红,竟也是分着层次的。

  那赵喜娘进来时,心里还在埋怨着主家贪财省事,竟请个毛还没长齐的梳头娘子。她正想着,万一等会儿拜堂时新娘的发式出了什么问题,她该怎么救场,一抬头,忽然就看到新娘那做了一半的妆容。

  就如阿愁所说,赵喜娘做喜娘已经有三十年了,什么样的妆容不曾见过?可这种仿佛从瓷白-粉底下自然透出来的红润妆容,她还真就从没见过。要说她也没白吹牛,到底从业三十年的经验叫她也算是个识货的,这会儿再看向阿愁,她的眼神里早没了之前的各种轻慢……

  结束了最后一笔的涂抹,阿愁放下手里的化妆刷,又后退一步,端详了一会儿做成的妆容,又拔了一根略显多余的金钗,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妆容和发式搭配起来,已经完全达到了她想要的“庄重又不失清雅”的效果。

  她这么想着,便握着那金钗又后退了一步。

  顿时,她的脚后跟就重重踩在了某人的脚上。

  “嘶,”四丫倒抽着气缩回脚,两只眼却直直看着她大姐姐,喃喃道:“原来这新人妆也可以画得这么好看呢。”

  看着身后那些被她完成的妆容所镇住的人们,阿愁的内心里,一个得意的小人儿正学着西方中世纪的骑士,旋着那礼帽,冲众人弯腰行了个花哨的礼数。

  作者有话要说:  呃,那啥,写歪楼了,明天的章要修改,so……明天又冇了……

  最近状态实在是不好,真想就这么烂尾算了【想想而已】,泪……

  第一百零五章·扬名

  如今阿愁也算得是个大忙人, 忙完招弟的新娘妆容后, 她都等不及将新娘送上花轿, 就急急坐上刘大的骡车, 赶去给叶大家上妆了。

  因为今儿恰逢吉日, 广陵城里许多人家都抢在这一天里办喜事, 那叶大家今儿也要去什么人家里吃喜酒,所以早跟阿愁约好了。

  等阿愁在外面忙完一圈回来时, 吉时早已经过了, 新娘也被接走了, 甚至天井里借来的桌椅碗筷也都归还了各家。而虽然门外还是满地的鞭炮纸屑, 虽然廊下还挂着彩灯, 王家却悄悄弥漫起一股曲终人散般的失落情绪。

  那王师娘坐在堂上, 手里还握着招弟临出门时换下的鞋,正怔怔地走着神。见阿愁回来, 她忙背过身去拿衣袖抹了一下眼, 这才招呼着阿愁:“今儿辛苦你了。”

  屋里的四丫听到她阿娘的声音,忙跑了出来,叽叽呱呱地说着阿愁没能看到的热闹,又说着她如何跟二木头连手堵门跟姐夫闹着要开门封, 以及她阿爹如何出题为难新姑父的趣事,最后感慨道:“偏二木头能跟去送亲, 我们倒不能去。”——因为习俗里不允许未嫁的女儿参与送嫁。

  四丫说得热闹,可眼圈却显然是红的。

  不过,她那般叽叽呱呱, 倒是很快就缓解了王师娘的感伤情怀,便又笑着对阿愁道了一声“辛苦”,拿着招弟的鞋进了屋。

  王师娘才刚一进门,四丫那笑着的脸就垮了下来。她猛地往阿愁肩上一趴,闷闷道:“怪道家家都不爱要女孩儿,养女儿也忒亏了,好不容易养这么大,这一眨眼竟就归了人家。这倒也罢了,你瞧瞧,同样是办喜事,我们这里是人走茶凉,那边肯定是热火朝天。是个人也不乐意做这种亏本买卖的。”又发狠道:“将来我就不出嫁!”

  来弟从房里出来,凉凉撇嘴道:“正好,你招赘吧。”回头间,恰看到王夫子坐在窗下盘着今儿喜宴上的花用,于是来弟诡黠一笑,扭头冲着王夫子,眼睛却看着四丫,大声道:“阿爹这下可就不用发愁了。”

  顿时,四丫的脸就红了,扑过去就要追打来弟。倒是被点到名的王夫子,茫然抬头看向追打成一团的两个女儿,一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状况。

  原本抑郁着的王师娘在帘子里早听到外面的动静了,不由就扑哧笑了起来,出来拦下两个女儿,笑骂道:“养儿养女养的都是债!”却是叹了口气后,话尾一转,又道:“做长辈的,也不指望你们什么,只巴望着你们一个个都能过得好也就罢了。什么亏不亏的,又不是养小猪仔,将来等着卖钱呢。”

  阿愁听了,心下不由一叹。再抬头间,恰正看到莫娘子缩回栏杆后的身影。

  这世间,有莫老娘那样的父母,也有王师娘这样的父母。只可惜,在每对夫妇为人父母前,不能像她当初入行时那样,有个什么行会考核一下他们够不够执业的资格……

  *·*·*

  晚间,参加完整套婚礼的二木头跟着他那充当送亲娘子的小李婶儿回来后,王家为答谢邻居帮忙,便在天井里又搭了一桌酒席。

  那小李婶儿和二木头都是能说会道的,母子二人在席上一人一句地给那依着习俗不能参加女儿在夫家那边婚礼的王家夫妇说着那边的热闹。

  因大唐没个什么“大红盖头”之说,那新娘出门时都是手执团扇遮面的。当说到新娘除扇时,二木头从他那一席站起来,扑到阿愁的面前,笑眯着双眼道:“今儿你可出风头了。”

  阿愁一呆,道:“我都没去……”

  小李婶儿立时接话道:“今儿招弟才一除扇,喜堂上顿时都没声儿了。我正纳闷出什么事呢,堂上忽然就‘哗’的一声,竟是一连串儿地叫好声。大家都说再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新娘子呢。”

  说着,她扭头看向那正听得津津有味的王师娘,笑道:“你亲家那边有好几个大小娘子跟我打听,问你家请的是哪个梳头娘子呢,”又对着阿愁一竖拇指,颇为自豪地道:“我自然就说了,是我们家小阿愁!”

  四丫的腿在桌子下面碰了碰阿愁,冲她挤眉弄眼道:“这下你的生意该红火了。”

  事实上,阿愁觉得自己的生意就没清淡过。之前她就放了话出去,一天只接五单生意,可又常常因为却不过情面而不得不超标。就比如今儿,因叶大家的临时“插单”,叫她一天里跑了六家。

  不过,如今阿愁的名声多在教坊里传扬着,市井间倒还真是少有人知道梳头娘子里有她这一号的。

  而比起给人做妆容来,阿愁如今的大部分兴趣依旧放在“科研”上。只是她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已经折腾了小半年的睫毛膏了,可哪怕只是刷了一遍,妆容的效果都很容易会变出恶心的“苍蝇腿”。研究来研究去,阿愁觉得是她没有选对纤维,她需要一种纤细又有韧性,且沾了膏体后不会粘成一团的纤维。

  *·*·*

  招弟的婚礼过后,三朝回门,王家请回门酒时,席间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妇人总悄悄打量阿愁。四丫看到了,便悄声对阿愁道:“那是姐夫家的婶娘。听说她闺女也要出阁,这只怕是相中你的手艺了。”

  孙楠看看那人,则对阿愁道:“我觉得她好像不怎么相信你的样子。”

  而果然如孙楠所说的那样,那妇人虽然亲眼见过招弟的妆容,却因为阿愁如今这小不点儿的模样而在心里存了疑,最后到底还是没有对阿愁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