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1 / 2)





  虽然如今那些规矩早跟坊间的坊墙一样成了个摆设,可这样的规矩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外地人初到某地,只要知道自己住在哪条街哪个坊,便是迷了路,仅靠着那些耳熟能详的街道坊区名称,也能这么毫无困难地摸回家去。

  接风宴上,那些有头有脸的老梳头娘子们,自然不可能跟阿愁她们这些小梳头娘子们坐一桌的。上首的娘子们于觥筹交错间,难免会有一番笑里藏刀的你来我往,坐在下首的阿愁等新人,却只要顾着吃喝闲聊便好。

  在阿愁她们这一桌上陪席的,是京城行会里一个也才刚刚满师不到一年的小梳头娘子,姓宋。

  小宋娘子虽然看着才十五六岁的年纪,那妇人的发式却表明了,她已经是已婚的身份。

  那小宋娘子性情开朗,言语活泼,身上有着种京城人所特有的舒朗大气。面对阿愁的“无知”,小宋娘子自始至终都不曾表露出一点儿嫌弃之意或者鄙夷之色,且还十分热心地给阿愁做着讲解。

  闲谈中,得知阿愁在广陵城中住在仁丰里,小宋娘子惊喜笑道:“我娘家也住在仁丰坊。”又笑道,“原来你们广陵城里的仁丰坊被叫作‘仁丰里’呀,听说蜀州那边是被叫作‘仁丰巷’的。”

  另一个陪席的娘子正好听到她们的议论声,也插话进来笑道:“我听姑苏的梳头娘子说,她们那里是叫作‘仁丰弄’呢。”

  于是,这一桌的梳头娘子们,便就着各地坊名的俗称展开了一番讨论和比较。

  和上首那席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不同,下首这一席倒完全是一派其乐融融之景象。

  众人热火朝天地议论八卦了一会儿,小宋娘子便又对阿愁笑道:“你许是历年进京参赛的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了。”

  梁冰冰噗嗤一笑,端着个酒杯,拿眼斜着阿愁道:“她是不是年纪最小的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最矮的一个!”

  却是引得众人都是一阵善意的笑,纷纷问着阿愁的年纪。听说她今年十四岁了,便笑道:“果然不是最小的一个。”又说起去年得了第二的京州那个年仅十三岁的小梳头娘子来。

  阿愁原就没什么好胜之心,听说参赛之人中有比自己年纪更小的,不想引人注目的她不仅没觉得不服气,反倒还悄悄松了口气。

  只是,有些事,不是她不想就能躲得开的。

  众人正闲聊着,那小宋娘子看看上首那一席的大娘子们,忽然一拉阿愁的衣袖,看着那边问阿愁道:“那几位,哪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阿愁娘子?”

  顿时,阿愁愣住了。

  自她开业起,因莫娘子歇了业,她便连莫娘子的名字也一同继承了。如今广陵城里的人都称她“莫小娘子”或者“小阿莫”,只有如宜嘉夫人府等几个她常走动的贵人府里的下人们,为表示亲近和尊重,才会称呼她一声“阿愁娘子”。

  刚才作着自我介绍时,她向众人介绍了自己姓“莫”,如今席上众人也都称着她“莫小娘子”来着。

  这“阿愁娘子”……还“大名鼎鼎”……

  这话从何说起?!

  她这里愣神时,梁冰冰已经替她把疑惑问出了口。

  直到这时,阿愁等人才知道,原来京里早有风声说,花间集里弄出那么些神奇玩意的幕后供奉,是个名叫“阿愁”的梳头娘子,且这位“阿愁娘子”今年也代表广陵行会来参赛了……

  阿愁不由就和梁冰冰一阵面面相觑。

  虽说广陵城的人早就听闻阿愁是李穆的门下,也都知道花间集是李穆名下的产业,可除了曾帮着阿愁一起搞过“研发”的余小仙和甜姐儿,连岳娘子等人都以为,花间集里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是宜嘉夫人找人弄出来的,阿愁只是受小郎之托最先试用的人……

  林巧儿看看众人,细声细气地笑道:“虽然不知道宋姐姐说的是谁,不过……我们当中,只有阿愁的名字是叫阿愁的。”说着,还指了指阿愁。

  顿时,众人的眼都带着惊奇,纷纷看向阿愁。可这一看,众人又都疑惑了。

  若阿愁今儿还像她下船那天那样盛装打扮起来,不定人们还能信了那些传言,偏今儿她只略修饰了眉眼而已,脸上连个粉都未施。且那个头看着也是小小的,怎么看怎么一副稚气未脱的模样……

  自以为知道真相的岳娘子呵呵一笑,放下酒杯向众人解惑道:“这事我倒是知道的。只是,只怕这话是哪里传错了。那花间集确实是我们广陵王府的二十七郎所创,不过,那原是小郎一时兴起,又借用了宜嘉夫人手下几个能人才弄起来的。花间集出品的那些胭脂水粉等物,最后总是要经过我们这些人的手,才能知道孰优孰劣。夫人原打算委托我们几个担下这差使的,小郎却看中了阿愁,这才把那试用的差使交给她去办。这原是常情,倒不想这话传到京里竟全都走了样儿。”

  余娘子也笑道:“小郎之所以看中阿愁,除了阿愁原是他门下之外,也因那丫头于这一行当里很有些灵性。我原还怕她在根基不牢时用多了那些东西会移了性情,忘了根本。结果这几年看下来,她倒是个稳得住的,且悟性也高。刚才花娘子问及的那几种眼线的用法,就是她最先琢磨出来的……”

  说话间,便把话题重又引回到最近坊间所流行的妆容手法上了。

  余娘子和岳娘子的话,虽然叫众人都不再怀疑她就是花间集幕后的那个供奉,可只冲着她这般小小年纪就得着王府小郎的重用,这也足够叫人注意到她了。

  阿愁偷偷抹了一把汗,忽然发现,她也许是真老了,居然一点儿也不喜欢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她更宁愿暗戳戳地站在阴影里看别人的热闹……

  而,虽说不管是她还是李穆,都没有把她才是那“幕-后黑手”的事当个秘密,可这么特特被人提出来……加上十四郎那无缘无故的重礼,阿愁怎么看怎么觉得如今这情况诡异呢。

  这第二顿接风酒,阿愁自然不敢再像前一天那样贪杯了,且也管着梁冰冰没许她贪杯。

  酒宴后,岳娘子只说难得进京来一趟,便打算放众梳头娘子们在京城逛个半天。梁冰冰一听就欢呼了一声,邀约着阿愁一起上街去。阿愁却因席间的那些传言、十四郎君的重礼,以及昨天兰儿和香草的告诫,叫她心里有些不安。想着李穆再三交待说他有话要说,偏偏直到现在他俩也没个机会认真谈上一谈,她便一点游兴都没有了。

  那余娘子是几乎年年都要进京的,对京城的一切早没了兴致,加上一路车马劳顿,她年纪大了,又是行会里的老人儿,接风宴上难免被多灌了几杯,便不打算去逛街,只想回去睡上一觉。

  阿愁听了,便跟着余娘子先回去了。

  这一路回去,余娘子倒是没再像来的时候那样管着不许阿愁呆看街景。不过,有余娘子在一旁,阿愁看的就不是街景了,她俩一路看回王府去,一路点评着路边行人们的妆容得失。于是阿愁忽然就发现,和广陵城的女子们偏爱个小家碧玉的风情不同,京城的女子们更偏向于那种大气阔朗的风格。

  果然这些年败得不冤呢,这明显就是没能抓准市场的脉络嘛!阿愁如是想着。

  *·*·*

  因一路车马劳顿,加上昨晚醉了一场,然后又是李穆的那个乌龙,再是今儿接风宴上的传闻,等阿愁回到西三院里,只觉得整个脑袋都是木的。

  她硬撑着精神给香草和兰儿说了十四郎君那出人意料的重礼,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那连连打着哈欠的模样,便叫香草和兰儿看不过去了,纷纷劝着她去睡个午觉。

  阿愁也感觉自己实在撑不住了,便依着她二人的话,回屋去睡了个午觉。

  她这一觉,睡得够踏实的,直到李穆等人从宫里回来,那二十六郎李程一路咋咋呼呼叫着她的名字进来,她才被吵醒。

  两年不见,二十六郎竟还跟当年一样没什么长进,若不是香草和兰儿拦得及时,他就该不管不顾地冲进东厢里来了。

  阿愁听到动静,赶紧急急收拾了自己起床,出来时,难免被二十六郎给取笑了一番。

  跟在二十六郎身后的二十三郎则一如既往地温文尔雅,笑盈盈地替阿愁解围道:“叫你在船上漂那么大半个月试试!”

  阿愁抿唇笑着,帮着香草和兰儿给这三位小郎各自上了茶水,又在一旁坐了,跟三人互叙了一回广陵城里这两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