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6节(1 / 2)





  也亏得阿愁有不少行内的高手相助。不管她设计出什么样的新方案,余娘子等人都能照着她的意图完成妆容那一部分的工作。至于服装设计,恰有那巧手的吉祥帮忙,只要阿愁能够画出图样儿,吉祥便总能将那画纸上的衣样打出来。

  更妙的是,莫娘子那闺蜜柳娘子家里开的正是织纺。便是在外头找不到阿愁想要的新鲜花样衣料,她也能画了图样求柳娘子家里帮忙。

  于是乎,渐渐的,阿愁的手下竟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从妆容到衣裳,再到首饰、扇佩、箱笼等物,只要是她想得到的,那商业头脑发达的李穆总能将她的设计变成一门挣钱的生意。

  李穆守孝的第一年年底,胖丫满师出徒了。

  虽然如今李穆三不五时便借着“散心”的名义来仁丰里的别院里小住,可别院到底只那么大点的地方,又只需要侍候李穆这么一个正经郎君,厨下怎么也不可能需要养着两个大厨的。

  加上如今阿愁和李穆的关系也愈来愈瞒不住人了,便是胖丫心大,想不到那一层,别院里的总管也不好再拿和阿愁义结金兰的胖丫继续当丫鬟使。于是,她这里刚一满师,总管便和她解了契约,从此胖丫便再不是别院里的丫鬟了。

  那有手艺的人,无一个不想要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本事的空间。胖丫也知道别院里不缺厨子,所以她便琢磨着是不是去什么贵人家里求个更好的发展。

  阿愁听了,很是舍不得她被别人使唤,便打算出资替她开一间点心铺子,因为胖丫最拿手的就是制作各色点心了。

  如今阿愁是真的“不差钱”,胖丫也不矫情,便答应了下来。

  阿愁是个图新鲜的,觉得这点心铺子得开得别致才能吸引客源。于是,原本只设计人物造型的阿愁,就这么不小心跨了界,又开始设计起店面来。

  而因她那散发的思维,由原本单纯的点心铺子,却是不小心就联想到了后世的咖啡馆。于是点心铺子就这么一点点地又变成了茶馆。又因余娘子听说这件事后,开玩笑说,以后她们这些梳头娘子终于有固定地点聚会了。于是,图纸上的茶馆,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只接待特定人等的会所……

  等阿愁买下七里河边一座清雅的小院,改造完成后,这里便成了广陵城里首家只招待女宾的会所。那广陵王李穆还给亲笔提了名,叫作“巾帼馆”。

  巾帼馆里,除了提供好吃的点心茶水之外,还提供专业的美容服务,以及专业的服装设计,甚至是专业的首饰打制……

  巾帼馆开业当天,叫阿愁都没料到的是,不仅余娘子等人来了,宜嘉夫人来了,甚至连首辅家的邓老奶奶听说后,也带着孙女跑来赶了一回热闹。

  那宜嘉夫人看了巾帼馆里的环境,又品尝了胖丫的手艺后,当即表示,以后她那玉栉社就选在这里定点聚会了。

  阿愁原以为,便是玉栉社看中这里聚会,肯定也只是中社或者下社的成员会过来,那自命清高的上社成员们只怕是不肯“同流合污”的。却不想,随着广陵城一日不同于一日的变化,那些原本自恃身份的贵人们,那思想也在悄悄起着变化。如今那些贵人们早已经不在乎和她们同室喝茶的人是什么样的出身了,她们更在意的,是那些人的打扮是不是时尚入眼……

  那广陵城原就是个商贾云集之地,因着李穆的拓路计划,又使得这里的交通更加便利,物产也愈发丰富。加上李穆擅理财,如今广陵城里百业兴盛,人们的收入如竹节一般一年高似一年。随着那些下九流的平民百姓们收入的提升,人们也开始舍得在自身上花钱了。往常只有贵人们才买得起的奢侈品,如今也常常会出现在平民女儿家的嫁妆之中。

  后世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余钱的人们在学会了如何正确打扮和文雅的谈吐后,便和世家子弟们没什么不同之处了。因此,渐渐的,不管大唐别的州郡是个什么情况,至少在广陵城里,原本森严的社会等级,变得不再那么分明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太妃

  在李穆守孝的第一年, 他只是隔三岔五地去他那私人别院里小住个一两天, 平常多数时候都是留在王府里过夜的。

  到了第二年起,渐渐的,他留宿在别院的时候越来越多, 在王府里过夜的时候却是越来越少了。

  偏偏别人还没办法说他什么。因为便是他晚间不住在王府里,每天白天也都是要按时回王府处理公务的。

  那知道的,自然知道,他不过是把“广陵王”当个工作在做,白天里去王府“上班”,晚上“下班”后就回家(别院)休息。那不知道的,却只当他这是在有意避嫌, 要避开陆太妃从京城带回来“侍疾”的那两个“表妹”。

  这两个陆姓“表妹”,阿愁是直到李穆守孝第一年的盂兰盆节那天, 才知道这二人的存在。

  七月半, 自来就是人们祭祀先祖亡灵的日子。陆氏太妃定在这一天请那惠民寺的僧众替故去的老广陵王做一场盛大的水陆道场。莫娘子这个虔诚的信徒也挑在这一天, 带着一家老小去圣莲庵上香祈福。

  作为惠民寺的附属庵堂, 那圣莲庵的香火原就比不上惠民寺, 何况今儿大寺那边有王府的大法事,一早,圆一师太等几个德高望众的老尼姑,就被请到大寺那边去替那老广陵王念经超度了。阿愁一家子过来时, 这边圣莲庵里竟只有净明领着几个平常不怎么出来的老尼姑在主事。

  和往年一样,那金兰娘子和柳娘子是早就跟莫娘子约好了在庵堂里见面的。见面后,众人一阵小声问安毕, 三位娘子就携手去了庵堂里听经念佛。

  那季大匠原不是什么虔诚信徒,可因莫娘子难产一事,倒叫他真信了三分,所以难得地也跟着默默坐在庵堂后面听起了诵经。

  倒是阿愁和那送柳娘子过来的柳青,依旧还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地坐不住。加上跟着一同过来的吉祥、冬哥,以及被吉祥抱在怀里的、如今刚满四个月的小裕哥,几人只在堂上略站了站,便在裕哥不耐烦的咿咿呀呀抗议声里,从堂上退了出去。

  才刚从堂上退出来,那柳青就死皮赖脸地猴到吉祥身边,借着逗弄裕哥,和吉祥套近乎去了。

  童心未泯的冬哥则时不时扭头看着惠民寺的方向,对阿愁嘀咕着想要去惠民寺看法事的热闹。

  此时净明正好从殿里退出来,看到阿愁,便也笑着过来打了声招呼。略停顿了一下,净明问着阿愁:“你可有净心的消息?”

  之前在京城的新年祈愿会上,净心悄悄向阿愁透露了李穆的秘密后,便又悄然消失于人群中了。因当时阿愁处于震惊中,一时没能顾得上追踪她的去向。后来等事情尘埃落定后,她再去找净明时,才从净明那里得知,当天净心果然听了阿愁的劝,悄悄给圆一师太留了话,说明她并不是被人拐走的,不过到底没有透露她的去向。

  阿愁叹息着摇了摇头,道:“既然她还了俗,这时候只怕已经嫁人了。”

  大唐虽然对户籍管得极严,可自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若那净心是个男孩,要落户往往会涉及到各方利益牵扯,倒没那么容易了,幸亏她是个女孩儿,只要她愿意嫁人,官府对于这样没来历的女子入籍管得倒不是那么严苛。

  想着这多少也算是李穆造下的罪业,阿愁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回头对着大殿之上的菩萨们再次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只望菩萨能够保佑所有人都顺遂如愿。

  因当家的师太们都被招去惠民寺参加大法会了,那一个顶着两个用的净明很快就被人给叫走了。

  冬哥过来拉了拉阿愁的衣袖,笑道:“裕哥呆不住,被柳青抱去惠民寺看热闹了,吉祥姐姐也跟去了。”顿了顿,他略压低了一点声音,又道:“我……还是想去慈幼院看看。”

  阿愁愣了愣。这些年,她也总想着能为慈幼院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可那慈善局的大门门禁极严,不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可以轻易靠近的,便是她想着要给那些孩子捐些衣物米粮都没个途径。

  自李穆承袭了王爵后,就曾跟阿愁说过,迟早要管一管那慈善局的事。只是如今他才刚刚承爵,正跟刺史就着拆坊墙等事在明争暗斗着,一时腾不出手来罢了。

  这般想着,阿愁忽然就知道她可以帮李穆做些什么了。那些政策性的大事她虽插不上手,帮着拾遗补缺她总可以的。

  她一边想着后世的那些慈善福利制度,一边就这么不知不觉中被冬哥拉着出了圣莲庵的大门。

  因冬哥一边跟她说着话,一边踮着脚尖往人群里张望着先他们一步出了庵门的柳青和吉祥,一时没注意到,便和几个刚从山门外进来的丫鬟老娘撞在了一处。

  那丫鬟看来是个横行惯了的,被冬哥撞了一下,冬哥一声“对不起”才刚说了两个字,那丫鬟就抬着手臂向冬哥挥过一记耳光来。

  亏得阿愁眼疾手快地拉了冬哥一把,才叫那记耳光落了空。

  偏那丫鬟见一掌落空,竟不依不饶起来,上前就要拉扯冬哥,一边喝骂道:“什么腌脏玩意儿!也敢不长眼来碰我!”

  阿愁顿时就不满起来,对那穿着一身绫罗绸缎,明显不是普通人家出身的丫鬟道:“我弟弟不小心撞了你,原是他不该,可他都已经开口道歉了,你怎么抬手就打人?!”

  那丫鬟却叉腰骂道:“打又怎的?!这下三烂有胆子碰我,我跺了他胳膊都没人敢呲一呲牙!”说着,便回头去喝令原跟在她们身后的一个老娘,“去,把王府侍卫都给我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