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章(2 / 2)

  “真的是被子,不用检。”他身体向一旁倾了下,挡住了后面排队的人,引起身后一阵不满的催促。

  保安抬起头,开始注意起这个浑身透着酒气的男人,他脸上写满了慌张。保安眉角微微皱起,心中逐渐警惕,本能地握紧了手中的对讲机。

  对视了一两秒后,突然,男子猛一脚朝保安踹去:“我不进去了!”他用力很足,一脚踹翻猝不及防的保安后,掉头一声大吼,凶悍地撞开身后排队的人群,一把掀翻隔离栏,拖着箱子拔腿就跑。

  在逃跑的过程中,他摘下眼镜扔到面前,故意一脚踩碎。

  保安急忙爬起身,抓起警棍就朝他追去,一边口中大叫“站住”,一边朝对讲机里狂喊请求支援。

  地铁站很拥挤,男子拖着沉重的大箱子没能跑出多远,就被赶来的几名保安前后包夹围在了通道中间,随即,两名驻站的派出所民警也赶了过来。

  “你们别过来啊!”男子见无处可逃,站住路中间,箱子立在身后,屈膝呈半蹲状,一手张开五指,拦住要冲过来控制住他的保安和警察,怒目圆睁,“别过来,我有杀伤性武器!”

  一听到“杀伤性武器”,所有人本能地停下脚步,心中顿时一紧。警察赶忙示意旅客往后退。

  地铁站里的旅客吃惊地看着这一幕,按照社交惯例,有危险是吧,先别管那么多了,人们纷纷拿起手机,对这个奇怪的中年男子拍了一通照,发到网上。当然,少不了年轻女性趁机转过身,调到前置摄像头,自拍美颜一番,配上文字“我就在地铁站,出了大事,好危险啊,怕怕的”。

  警察和保安死死盯住男子,预防他的下一步动作。男子也死死盯住他们,一只手伸进了衣服,一把抽出一只乒乓球拍,挥舞着喝道:“别过来,你怕不怕?你们别过来啊,箱子里真没东西!”

  见他所谓的“杀伤性武器”只是一个乒乓球拍,围观人群发出一阵哄笑,手机拍照键按得更快了。

  民警顿时松了口气,看来这家伙是个喝醉酒的疯子,若是强行冲上去控制住他,免不了脑门被乒乓球拍甩上几下,疯子力气通常比较大,还是从身后包抄为好。同时,警察注意到了他的后半句话,不禁把注意力转到了他身后的这个大箱子,警察隔空挥舞着警棍,厉声质问:“箱子里装着什么?”

  “没……没东西。”中年男子慌张言语。

  “打开!”民警的语气不容置疑。

  “不——不能碰——”

  这时,被身后突然跳上来的警察一把抱住肩膀的他还想试图挥舞乒乓球拍,但立马就被其他警察和保安扑上来压倒在地,嗷嗷直叫。

  控制住他后,警察转身看着箱子,刚要去打开,男子突然高声大叫:“不能打开,很危险,会爆炸的!”

  当听到“会爆炸”时,警察的手停在了半空,谁也不敢对这可疑箱体贸然行动,警察转过身,盯住他,同时掏出对讲机,向上级汇报,说地铁站里有个行为古怪的男子携带一个可疑箱体,人已被控制住了,但对方称箱子打开会爆炸,他们不敢贸然行事。

  涉及公共安全问题谁都不敢冒险,尤其地铁站民警都受过专门的突发应对训练。

  很快民警得到上级回复,既然箱子是被那个男人拉来的,那表明拉着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只要不打开就行。先把箱子移出地铁站,放到马路空旷处,马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现场的警务人员连忙启动广播,通知旅客西湖文化广场站临时停运,地铁过站不停留,请旅客尽快有序出站。

  与此同时,民警不敢耽搁,两个民警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两人拉住箱子,尽量不颠簸,往地铁站外移去。

  “怎么这么重?该不会真的是炸药吧?”一名民警低声道,他们一拉箱子就感觉不对劲,由重量可知里面不可能是被子——至少有一百多斤重。

  另一位民警什么话也没说,一脸严肃,丝毫不敢怠慢,如果箱子里这分量是炸药,那威力简直不可想象,他想到今天出勤早,还没来得及看女儿一眼。

  身后跟着押来的那个该死的嫌疑人还在苦苦劝他们:“危险啊,小心一点,千万别打开,你们俩还年轻。”

  听得两个警察突然好想爸爸妈妈。

  很快,地铁站外的道路上车辆被清空,两头实施交通管制,警察拦起了前后二十几米的警戒线,中间立着那只箱子,旁边是被民警控制住的嫌疑人。

  在这期间,西湖文化广场站因某男子携带可疑箱体而紧急停运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酵,这是杭市地铁一号线试运行三个月以来首次因突发事故而停运,媒体记者纷纷赶往事发地,警戒线外的旅客们拿起手机充当自媒体实时播报着这个轰动新闻。大家都在猜测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有人猜炸药,有人猜毒品,有人猜音响和话筒,因为看装扮这男人像是苦大仇深、很有故事的流浪歌手,可能只不过在《中国好声音》上没得到导师转身,于是转投行为艺术想获得大众的关注,结果还没来得及等人问“梦想是什么”,就被警察扑倒在地无法动弹。

  十五分钟后,下城区公安分局的刑警和排爆机动队赶到现场,用仪器检查过箱子后,发现里面没有爆炸品,可当警察现场打开行李箱时,远处围观的人群集体发出了一声惊呼。

  一具赤裸的尸体!

  这条新闻迅速在杭市炸开了锅。

  第二章

  2013年3月2日晚上。

  下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审讯监控室,大队长和副局长走进门,朝里面的值班警察问:“怎么样,招了吗?”

  一名警察指着画面里正拷在椅子上的男人,说:“嫌犯已经承认人是他杀的,具体过程还在交代,态度很配合。死者是他朋友,据他说是因为债务纠纷一时冲动失手杀了人。”

  副局长看了眼审讯监控,联想到他今天的行为,撇嘴道:“这人脑子有病吧?”

  “脑子正常,还是个律师呢。”

  “律师?”

  刑警说:“他叫张超,是个律师,开了家律师事务所,他本人专接刑诉案,好像在杭市还略有名气。”

  “刑辩律师张超?”大队长微微皱眉回忆着,“这人我好像有点印象,对了,去年我们有起案子移交检察院,嫌犯找了他当辩护律师,听说辩得挺好的,最后法院判了个刑期下限,搞得检察院同志一肚子气。”

  副局长朝画面里的张超看得更仔细了些,迟疑问:“他杀了人后,把尸体带到地铁站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