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42.第 142 章

142.第 142 章

本文为j_in j_iang首发, 请支持正版哟!

余榕便道:“是我绣的, 毕竟是桃姐一辈子的大事,我这做妹子的也只有这个还能拿得出手了。”

张氏刚好在锅里炸了丸子, 余老太抠的没门, 油都没给一壶,张氏勉为其难的炸丸子,心里一股火儿。她又听见余大姑说:“那你把你那手艺教一教你表妹芸芸, 日后大姑记着你的好。”张氏心里冷笑,她女儿学了八年才学到这手艺, 轻轻松松就交给孙芸,“看你说的, 人家八年学会的就教给你女儿,你脸还真大。”

她可不是田氏, 天天巴结人,张氏本来就是个厉害人, 她一出口, 余大姑也不会自讨没趣。毕竟张氏可是有名的不怕事的, 这世道越是豁的出去的,旁人越不敢惹。

孙芸芸倒是个老实孩子, 她只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榕姐,你去过平江府啊?那里跟咱们镇上有什么不同的?”

余榕一边剥芋头, 一边道:“自然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在镇上没看到几辆马车, 但是在平江府,路上都是马车。而且不是散养的马车,比如某家族还会用特别的徽号。还有,我那天回来的时候不是快黑了吗?镇上就没什么人了,可是在平江府晚上才是热闹的时候,四面八方的小吃那都是聚在专门的坊市里面。我们做工的女孩子哪里有什么钱,若是做成一笔大生意,我师傅们少不得买些小零嘴给我们,我记得我师傅先前给我带了一种肉饼,中间全是卤肉,那肉又与旁人家的不同,那味道竟是极好吃的。我后来才听说了,是从西北过来的,那烤饼的模子也是胡商带过来的。”

孙芸芸叹道:“平江府可真是个好地方,可恨我竟然不能去了。”孙芸芸已经定了亲,定的人家也很不错,是孙芸芸姑姑家的儿子,孙芸芸的亲表哥,听说在家里读书。

“快别这样说,你才多大,只要有脚,哪里都能去。”余榕道。

孙芸芸觉得还是这个从外边回来的姐姐有见识,不似俗人,她不喜欢大舅家的余梅。每次在她家白吃白喝,占尽便宜,还跟她借了钱,装作忘记一直不还。

孙芸芸也不是什么小姐出身,挽起袖子就要跟余榕一起刮芋头,余榕便道:“快别这样,你是客人又穿的新衣服,又不是什么重活。”粉蒸菜最简单,这芋头哪家哪户都有,张氏所用的材料有限,自然只能这样了。

余老太自从娶了儿媳妇进门,就不大做事了,但抠的不行。比如余树的衣服她就非要脱下来给余蓓穿,幸好张氏泼辣。

余娟进来的时候,孙芸芸也没搭理她,她也不喜欢二房的人。总觉得她们衣衫褴褛,穷仿佛是她们的代名词,穷而且不上进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外边这么热闹?”躺在床上的赵氏也想起床。

“是。”

“你也去外面吧,看看热闹,还能得点喜钱。”

余香香沉默的往外走,家里越是热闹,她的心就越是悲凉。热闹都是旁人的,她却什么都没有。

大抵做新娘子这天都是漂亮的,这也是余榕首次见到余奉,跟想象中的余奉完全不一样。想象中的余奉,吃着家中的膏粱,剥削家里人,得到了上学的机会。可现在看到的余奉却是敦厚老实的模样,而且见着余榕还颇为关心,“四妹是何时回来的?可叹我在同窗家中并不知道你要回来。”余奉这次还带了他的两个同窗,一个姓吴,个子挺高的。另一个身量中等,姓钟。

余榕直接避开了,她在古代生活的时间越长,越知道要避嫌。余榕避出去了,又去了张氏那里,张氏正在厨下忙活,本来按道理应该是李氏要忙的,可李氏此人只愿意出风头却并不愿意做实事。

“前面热闹多了,你怎么过来了?”张氏道。

“原是三哥带着俩个同窗过来了,所以我就避开了。”

张氏看女儿毫不在意,心里暗叹女儿老实,可一方面又知道女儿是守礼之人而自豪。

“你这就很好,我就说我的女儿越大越知事,懂得礼义廉耻。不比某些人不要脸的紧。”

余榕不解:“这话怎么说?”

季双儿跟余榕相貌都不大出众,不过季双儿家有钱,嫁妆也多,所以在婚恋市场上,行情要比余榕好。余榕又细细道:“对了,我娘店里的生意虽说不大好,可是人手也不够。我如今又要做绣活儿,难免不能顾及,若是姐姐认得什么打杂的,可要介绍一二。”

“行,这件事情我跟你放心上了,若是得空我去找余三婶说。”季双儿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

余榕这才告辞,余松现在卖绣品,若是赶上运气好,一幅好的绣品那可就值当嚼用个个把月了。可是这好的绣品花费的时间也多,而且在草埔镇上能买到的东西又有限,所以余榕每次还要等余松从湖阳县带些好一点的丝线回来才能做。

季双儿说到做到,下半晌儿就带了人到余家小院子,是个熟人,余榕惊呼,“陈姐姐……”原来是当时跟余榕一起从平江回来的女人。

“你们认得?”季双儿道。

余榕笑道:“我们是结伴从平江府回来的,陈姐姐怎么来镇上做工了?”

陈氏脸上愁容密布,季双儿代为解释,“陈姐姐跟夫家和离了,带了她的女儿在一边过,可不,我见她可怜,又在找活,所以就介绍她来你们这儿了。”原来陈氏原先去平江府跟着丈夫一起去做泥瓦匠,可她丈夫拿了钱又嫌弃她生的女儿,便先支开她,把女儿带到老家。等陈氏的私房钱跟家里的钱都被他丈夫拿走了,遂要跟丈夫和离。

两夫妻和离成功,她带了女儿出来讨生活,她女儿也不过七八岁的年纪,生的很清秀。陈月香看到余榕是熟人,连忙道:“我们娘俩在西街租了屋子,我只希望能养活我这个女儿就罢了。”

“想来你也是个苦命人,只是丑话我要先说在前头,我们家是个小店子,所以工钱不多,一个月只有四百文钱,每日清晨鸡叫你就得去店里,午时可以回去休息,你下半晌要做什么我都没意见。若是可以的话,明儿就上工。”

一听有戏,四百文虽然不多,但是在这个镇上,而且还只做半天。陈月香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谢东家。”

余榕道,“我们这个早点店因着每日要做生意,所以最好是不请假,陈姐姐看可以吗?”张氏赞许性的看了余榕一眼。

陈月香则快一步道,“我都可以搞定的。”

既然她都能同意,张氏也满意了,毕竟四百文请个人做事也是不容易的。等到第二日,张氏就知道为什么陈月香为什么四百文都同意,张氏跟女儿吐槽,“实在是太笨了,第一天串签子都串不好。”张氏的煎包,锅贴俱是用竹签串起来的,所以今天陈月香过来也只是让她小试一下,没想到她第一天就出师不利。

张氏到底还是个厚道人,也夸陈月香,“不惜力气,人也爽快,她那个女儿还能收收碗筷什么的,倒是不错。且罢,就让她们在这儿干着吧!”

余榕早已做好了午饭,她帮着盛饭盛汤,比起爹娘来说轻松许多。自从请了人之后,余榕每日就在家做做家务,织布绣花,其余的时间就是休息睡觉,不知不觉中倒是瘦了一点,但是忍受饥饿也是很痛苦的。

对于余榕来说,减肥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女子容貌虽不至于太重要,但至少不能丑陋。余榕虽然不丑,但是长的胖,比较臃肿,家里人不嫌弃,日后结亲可就难结了。这点余榕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她饿了几天反而容易暴食,于是她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

早上走去张氏那儿喝一碗粥,吃一个素包子,上午加餐一个小橘子,中午吃饭只吃几口多吃菜,若是下午饿了,再吃点水果或者炖点汤,而晚上则跟中午一样吃半碗饭,然后出去院子门口走走。

余榕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个月瘦两斤左右,一年也是二十多斤,那也可以了。

“姐,我回来了。”

余榕正在绣帕子,这帕子很得大户人家的姑娘们喜欢,尤其是余榕这样花样又多的。余松每次都把余榕的帕子拿到湖阳县附近的人去兜售,毕竟湖阳县的有钱人也多一点,余树平日在学里吃饭。下午都在练字,因他学习很快,已经会写一些常用字了,好容易放一次假,这才连忙赶回来了。

“小树来了……”余榕连忙起来,见他一个人来的,便道:“不是说等大哥去接你的,你怎么就自己回来了?”

余树挠头,“是跟我们村的三叔祖家的哥哥一起来的,他也是要过来有事,不过,姐你放心,我给了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