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当晚,莫娘子下工回来后,阿愁并没有告诉她,那个不知打哪里冒出来的王大娘跟邻居们所说的那些话。

  不过,显然莫娘子不是那种爱多事的人,便是她发现,原本对阿愁的来历身世十分好奇的邻居们,竟忽然间像是忘了这么个人一样,都再没一个人缠着她追问打听,莫娘子也只于心里略奇怪了一下,便将此事抛于了脑后。

  吃了晚饭后,趁着消食的功夫,莫娘子便依着之前的计划,开始教导阿愁怎么给人梳头。

  之前阿愁曾旁观过莫娘子给那流金巷的方大娘梳头,因方大娘并不是个有钱人,她只选了个盘头的业务,便叫阿愁误以为,梳头娘子的工作就仅仅只是给人盘发而已。直到听了她师傅的讲述,阿愁才知道,原来“梳头娘子”竟是相当于后世的美容师兼理发师,偶尔还涉及到造型师的工作。而和后世的发廊一样,她们的服务也是分着项目的,盘头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每个梳头娘子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妆盒子,如今你还小,暂时还用不着,不过以后你得给自己挣一个回来。”

  莫娘子一边说着,一边将那只精美的妆盒打开,竟是直接将第一层抽屉就这么从盒子里卸了下来。

  虽然阿愁曾零星看到过莫娘子从妆盒里拿出一些物件来,可对于这妆盒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她还真是不知道。因此,她立时便好奇地凑了上去。

  那第一层抽屉很浅,大约也就五六公分的高度。里面分了一个长条木格和九个小格子以及两个大格子。长条木格里装着七八支不起眼的簪子,多数是木制的,只一两支是铜制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格子里,各放着一些看起来就很廉价的首饰绒花之类的饰物——后来阿愁才知道,和后世的服务业一样,梳头娘子在做生意时,一般也会顺带着向主顾推销一些饰物之类的相关物件。这些小玩意便都是莫娘子从楼下的沈货郎那里进的货。只不过,不擅言辞的莫娘子并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且她还多少觉得,这般贸贸然向客人推销物品,是种不敬业的表现。因此,这些东西竟就这么在她的妆盒里一放数年,如今那款式造型早就已经落了伍。

  将第一层抽屉放回去后,莫娘子又拿下第二层抽屉。

  这一层抽屉要比第一层深了一半,里面卷着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直到莫娘子将东西拿出来,凑到那光线不怎么明亮的油灯下展示给阿愁看,阿愁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团团的假发。叫阿愁吃惊的是,这些假发居然都是真发制成的——莫娘子说,这叫“义髻”,可租可卖。

  第三层抽屉却是比第二层抽屉又深了一些,里面装着一些大小不等、造型各一的瓷瓶瓷盒。每一个瓶瓶罐罐都依着其形状大小,于下方垫着的软垫中抠出一个专属的暗槽,是既防撞又防漏。

  因之前看莫娘子给方大娘用过,阿愁倒是知道的,其中有几个瓶子里装的是不同香味的发油。直到莫娘子将其他盒盖一一打开,阿愁才知道,这一层里除了发油外,还装着些胭脂水粉等物。于抽屉边缘处一个长条型的暗槽里,阿愁还看到一支毛笔。听了莫娘子的讲述,阿愁才知道,原来这是画眉用的……

  莫娘子只粗略给她讲解了一下这些瓶瓶罐罐的用途后,便将这一层抽屉归回原位,却是没有依着秩序拿出第四层抽屉,而是越过那一层,直接先把最下面的一层抽屉给拿了出来。

  阿愁早就已经知道,这最下面一层抽屉里放置的,是用来防头油污了衣衫的披肩绸巾,而直到莫娘子将那几块绸巾都拿出来,她才发现,原来绸巾的下面还放着几块吸水的厚棉布。

  虽然不知道眼前这大唐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可就阿愁之前在制衣坊做工时所了解到的讯息,这个世间的布料以麻料最贱,丝绸因分着三六九等,倒不像后世那般金贵难得,反而是在后世最不打眼的棉料,于这个世间颇为贵重。因此,莫娘子有五块绸巾这件事,其实于“业内”算不得什么,倒是那三块洗得微微发黄的厚实棉布巾子,叫同行们颇为倾羡。

  “这个怎么用,明儿一早我来教你。”

  这般说着,莫娘子这才抽出那第四层的抽屉。

  阿愁曾看到过莫娘子从那一层抽屉里拿出过梳子,可等她凑近了才发现,原来这层抽屉里面分着两层。上面一层很浅,且和装着胭脂水粉的那一层抽屉一样,于软垫上依着梳子的大小尺寸抠出一个个专属的暗槽来。

  当莫娘子将那一层梳子拿开后,便露出了下面一层的内容。

  那一层里,也和上面一层梳子一样,于软垫上抠出一个个暗槽。暗槽里放置着的,却是一把把形状长短各不相同的刀片、剪子、镊子等物。除此之外,居然还有一个卷着丝线的线轴,以及一只装着银针的小竹筒——后来阿愁才知道,虽说古人讲究个“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可到底还是敌不过一个“爱美之心人皆有”,所以,其实古人也有理发一说的……当然,这个“理发”和后世的全然不是一个概念。

  见阿愁好奇地盯着那一层刀剪,莫娘子不满地伸手一戳她的额头,道:“这些东西的用途,以后再教你。今儿你先学这些。”

  她将刀剪收回妆盒内,只留下那层梳子,又盯着阿愁的眼,一脸严肃地道:“这些,都是你将来要赖以为生的器物。于别人来说,它们是死物,可于你来说,它们却是你的依靠。这世间谁都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你的一双手,还有这些物件。所以你头一个要学的,就是怎么好好待它们,学着怎么用它们又不伤了它们,你还要学会怎么清理它们、保养它们,敬重它们。”

  敬重……

  看着那些梳子,阿愁忍不住就是一阵眨眼。在秋阳的那个世界里,东西制造出来就是供人使用的,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要“敬重”这些死物……

  只听莫娘子又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只要你用心以待,便是死物也会用心回报于你。这些梳篦栉器也是如此。如今你还小,许还听不懂我的话,不过你且记下,将来等你大了,经的事多了,你也就能明白了。”

  说着,她转过身去,从暗槽里拿起一把把不同造型的梳子,给阿愁讲解起其各自的用途和名称来。

  看着莫娘子那认真的神色,阿愁脑际不由闪过几个大字:工匠精神。

  便只不过是个下九流的梳头娘子,可显然,莫娘子十分的敬业。

  见她走了神,莫娘子的眉一皱,伸手又在她的脑门上戳了一指头。

  阿愁赶紧敛了神,将莫娘子才刚说的话复念了一遍,莫娘子这才敛了不满,继续她的“教学”。

  而直到这时,阿愁才知道,那些被她统称为“梳子”的栉器,原来竟是各有其名,也各有其作用。什么角梳鸾篦、鬓枣郎当,有些名称她之前连听都不曾听说过……

  莫娘子果然很有自知之明,她说自己不会教人,竟真的很不会教人。她只一味填鸭式地给阿愁灌输着这些器物的名称、用途,却是根本就不管阿愁有没有听懂。而,不管是被拐时还没到留头年纪的小阿愁,还是后世来的那个秋阳,她连发鬏和发髻的区别都还懵懂着,又哪里能听得懂莫娘子这些带着“专业术语”的介绍,因此,她的眼里几乎自始至终在转着蚊香圈。

  许是为了省些灯油钱,莫娘子只给她普及了一遍这些梳篦栉器的名称后,就催着她去洗漱了,然后二人就早早地吹灯歇下了。

  *·*·*

  第二天一早,莫娘子依旧于老时间里起了床。阿愁也乖乖跟着起了。二人收拾妥当后去了福康坊,便果然如莫娘子所说的那样,这一回,阿愁也跟着一同进了老奶奶的内室。

  和不讲究的方大娘不同,老奶奶可是个讲究人,所有一应的梳头家什都没有用到莫娘子的——人家自有一套专用的。

  只见莫娘子从丫鬟手里接过一块雪白的丝绸巾子,于老奶奶的肩上披了后,这才打散老奶奶于睡觉时编起的发辫,先是一阵按摩后,才用粗齿的梳子将老奶奶的头发通梳了三遍,然后是细齿梳梳过三遍,再用细篦梳沾着清水再次细细篦过三遍,莫娘子又从丫鬟手里接过一块厚棉巾子,裹了那头发轻轻按压着,直到发上的清水被吸干,却是又沾着香膏将头发再梳过一遍,又抹了头油篦过一遍,这才开始盘发。

  因如今从事了这一行,所以阿愁不自觉地也开始注意起别人的发式来。而显然如今市井间流行的是一种蓬松的发式,可老奶奶是上了年纪的人,不懂得也不愿意遵从如今的流行,所以莫娘子给老奶奶梳的头,依旧是那种八级台风都吹不乱的、紧贴头皮的落伍发式。阿愁想,也难怪老奶奶的孙女儿会那么说了。不过,老太太却显然对莫娘子的手艺十分满意。

  莫娘子梳头时,阿愁在一旁认真观摩着,偶尔听着莫娘子的吩咐给她打一打下手。她这专注的模样,老奶奶早从镜子里看到了。和秋阳她奶奶一样,老太太便是心里对阿愁这态度十分满意,嘴上却是再不肯说一个“好”字的。等莫娘子梳好了头,老太太转过头来,便倚老卖老地把阿愁给教训了一通,又吓唬着她要“认真学手艺,不然当心挨打”之类的话,最后却是又和昨天一样,叫高老娘赏了阿愁一把大钱“买糖吃”。

  阿愁:“……”

  和上次一样,当阿愁要把这些钱交给莫娘子时,莫娘子又一次拒绝了,只道:“你自个儿收着。”又道:“说是给你买糖的,你却不能真个儿这般乱花了。钱你自己收着,可用的时候你得先问过我。”又教导着她:“挣钱不容易,钱得用到刀刃上……”

  于是,莫娘子一边教导着阿愁理财之道,一边领着她赶到了柳娘子家里。

  阿愁她们过来时,却是没能再见到柳二郎跳柜台的英姿。因为昨儿他到底还是迟到了,挨了打的他今儿终于乖了,一早就按时出了门。

  显见着柳娘子跟莫娘子是朋友,二人一边梳着头,一边聊着一些阿愁此时还不知道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因昨儿柳娘子去了一趟宜嘉夫人府上,且这位夫人是“玉栉社”的社主,莫娘子又是“玉栉社”的一员,因此,在嘲笑完小叔柳二郎后,柳大娘子的话题也就转到了这位宜嘉夫人身上。

  “便是一品夫人又如何,”柳娘子叹道,“没个夫婿,没个子嗣,人前还不是得受气。”

  莫娘子顿了顿,才应道:“可她有钱啊。”

  柳娘子一听就笑了起来,道:“这倒是了。”又道,“不过,这些烦心事可不就出在一个‘钱’字上,她若没钱,只怕还不会这般受气呢。”